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所以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后,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归理,使学生的认识得到理论的升华,从而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并学会迁移知识。在此,我们应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及时在问题与原理之间做好“接口”,建立思维台阶(所谓思维台阶,就是指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领悟到知识的精神实质)。
2.引导学生对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归纳,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得到理论的升华。(www.xing528.com)
3.引导学生从点到面,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课堂思维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归纳和迁移能力。比如:我们在讲完“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这一内容后,为了帮助学生升华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并学会对理论的运用,我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思考:(1)为什么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在工业革命完成之后才最终确立的?(2)这说明了什么道理?(3)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问题与原理”之间做的“接口”,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前面已分析过的“工业革命对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中,去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明确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二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归纳工业革命给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的基础上,弄懂“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道理,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把握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第三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生产力”原理后学会迁移知识——运用这个原理来分析说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拼搏。
随着政治考试形式和命题的开放性,政治课课堂教学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政治教师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教法,扎扎实实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才是我们的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