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个人利益和自私心态

人的个人利益和自私心态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句话,现实中所有的人都为个人利益而劳动,因此人性是自私的。而自私则是指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极易导致损人利己、不择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又不尽义务的行为。可见,否定个人应得的劳动和生活条件,把个人求得正当权益的行为斥为自私,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张。

还有人从人的个人利益出发来证明人性是自私的。1980年7月1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篇讨论人的本质的文章写道:“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承认:人,就是自私;人生就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而斗争,人们不管做什么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为了自己的生活,为别人劳动是为了得到别人付给的报酬,不是吗?工人工作是为了领取工资而生活;农民种田是为了自己要穿衣、要吃饭;作家写书给别人看出是为了领取稿酬;理发师看来纯粹是为别人,但也是拿了报酬的。所以,人的本质就是自私,人生就是人为自己的私利而斗争。”一句话,现实中所有的人都为个人利益而劳动,因此人性是自私的。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第一,维护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并非自私。个人利益指的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定的生活条件;凡是以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取得的这些生活条件,就属个人正当利益。而自私则是指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观念,它极易导致损人利己、不择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又不尽义务的行为。因此,从概念上讲,不能把人们维护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等同于自私。

第二,从道理上讲,个人正当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创造历史的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的东西。”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多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勤劳致富,是当今的政策导向。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以让人们获得极其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可见,否定个人应得的劳动和生活条件,把个人求得正当权益的行为斥为自私,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张。(www.xing528.com)

第三,人的本质属性具有普遍性。人性问题,就是指人类的共同本质属性,而非单个的、具体的个人的特性。“人”这个词是从具体的人物中抽象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人性”应是每个具体人物中所共有的东西,具有普遍性。对个别具体的人而言,有的自私,有的大公无私;有的谋求个人正当利益,有的谋求非法利益;有的对社会弱势群体解囊相助,有的在国家和别人遇到困难时大发国难财或乘人之危,取不义之财……所有这些都不具有普遍性,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