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教学中,我适当介绍一些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和一些重要的生命科学发展史,让学生追寻先入艰难曲折的足迹,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科学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等)。
例如,介绍人类征服疟疾病的历程:早在19世纪初,疟疾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当时,科学家们就发现居住在沼泽地区的人群患此病特别多,提出假设:疟疾病是由于沼泽地里的水被污染引起的,同时设计让人直接喝沼泽地里污水实验,结果喝污水的人并没有患疟疾病,假设显然不成立。
但是科学家还发现,在疟疾病发病区,抽干沼泽地里的水,这个地区患疟疾病的人数就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了。这2个表面看起来似乎矛盾的实验,使研究陷入了困境。一直到19世纪的后半叶,随着显微镜的问世,发现疟原虫是疟疾病的致病“元凶”。科学家们又在思考疟原虫和沼泽地里的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又一次使科学家困惑。直到20世纪,科学家经过观察得出结论:蚊子传播疟疾病。蚊子的生活习性是必须在水中繁殖。如果抽干沼泽地里的水,就消灭了蚊子,消灭了蚊子就可以消灭疟疾病。
又过了若干年,有人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验证:让蚊子去咬体内有疟原虫的麻雀,再解剖蚊子,发现蚊子的唾液腺有大量的疟原虫。这样人类才真正明白人体患疟疾病的原因,因此也有了治疗和预防疟疾病的方法。(www.xing528.com)
人类征服疟疾病是人们有意识地为探索研究问题而设计的实验,有时科学发现还会在偶然中诞生,其实里面就含有了对照实验的思想。如生长素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等。1928年英国年轻的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在一次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肺炎的主要细菌)的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小心,空气中的点青霉偶然飘落到一只培养皿中。结果发现:被感染点青霉的培养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存活,而没有感染的培养皿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正常。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生长是由于点青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青霉素对其抑制之故。人类因而发现了青霉素。
后来,霍德华·弗洛里成功挖掘了青霉素治疗疾病的潜力,青霉素成了轰动一时的神奇药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功不可没,挽救了无数伤员的生命,弗莱明(A.Fleming)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可见,实验一时失败,努力找出失败的原因,往往会得到意外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