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以上体系设计的依据内容,教学评价标准的设定,应涵盖如下原则。
1.普适性
主要指针对普通中学的学生开展基于证据意识的学习方式的课程评价来说,评价标准要能体现所有学习者的证据推理素养发展情况,并具有普遍适用的功能。
2.可行性
主要指标准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特征及实际学习情况,评价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计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指标所需的数据应易于采集、便于整理和分析,不可脱离教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操作实施不宜难度过大、复杂度过高,应便于学生和教师接受反馈、修正调控。
3.实用性
设计标准时,无论是定性评价指标,还是定量评价指标,其信息来源必须可靠,评价结果客观全面,在促进学习评价方面具备实际效果,可促进教学研究发展。
4.合理性
评价过程要符合中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能满足青少年群体心理和行为的需求,符合学习者性格、基础、智力和认知风格,评价的结果要有一定的说理性,能被广大学习者、教师所接受,与理论依据相符合。(www.xing528.com)
5.一致性
主要指要准确进行评价,以保障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学习、教学三者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6.整体性
主要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为了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地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但同时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再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素。
7.科学性
主要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的统一的评价标准,认真编制、预试、修订评价工具。在此基础上,使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统计方法,依据科学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而不是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主观判断。
8.发展性
主要指教学评价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因此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