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献的交流传播研究是图书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信息文献的传播是一个被动的检索过程。信息文献的交流传播,就是在充分利用信息文献,达到最广泛的被动接收,实际上也是最大限度地接收信息,其目的是满足科研和教学的需求。科学发展的过程表明,任何一门学科,刚开始形成的时候,都是以定性的方式进行描述,是从哲学的高度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当对该学科的特征、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数字化的描述,即理论需要数据的支撑,学科才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文献的定量研究对信息文献检索的发展和具体工作实践,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信息文献检索的计量统计现在已成为信息文献检索的一个重要分支。
回顾科学历史的发展过程,我们清楚地看到,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是从初始阶段的定性描述,概念性的界定,逐步发展成为定量的数字化描述。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形成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完整的环节。只有达到定量描述阶段的科学学科,才能称得上成熟的学科,或者说是微分化科学的分支学科。在中世纪之前,哲学主导着所有学科,科学隶属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属于哲学之下。哲学在神学的引导下,统治着科学范畴,“地方天圆”是普遍的社会认知。那时的科学均处在定性描述的阶段,都属于描述的科学,即依赖于用纯粹的思想辩证方法的文字,去阐明客观现象的科学。
从中世纪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开始逐渐从哲学的范畴中分化出来。在自然科学挣脱了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羁绊之后,在研析自然现象的过程中,从事研究的学者,开始从一般的概念指定发展到努力探求用精确的量的关系和量的发展规律(即用数据)来支撑学科的研究。在这个时候,数学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定量描述工具,经过几百年的努力,自然科学才发展成为可以用定量的方式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精密科学。因为只有定量的描述才能科学地、深刻地、精确地揭示和反映自然现象和发展规律。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各个学科领域,如果没有定量的研究和数据的支撑,没有量化的分析研究,没有精确的数量概念和数字描述,就没有一门科学的学科。科学的学科知识只有数字化才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即任何一门学科,没有数字的描述和表达是不能称其为一门完整的学科的。例如印本文献的数字计量,最早的图书馆图书流通是通过描述的工作职责,进行图书收藏质量的界定,但随着借阅数量的统计和量化,人们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藏书体系进行更好的优化。达尔文进化论只有在连代细胞遗传学的基础和建立生物分子学的水平上,应用精密实验和定量研究方式,把进化论从描述科学提升到以数量分析为主的研究科学,才使得生物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数学是近现代学科的基础,在现代自然科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进入到20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学的巨大推动作用,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都在引用数学的方式对其所在的学科进行分析,以数据支撑自己的研究。历史学家黄仁宗总结道,只有对社会管理进行数字化研究,才能构成历史的总结性研究。数学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正在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信息社会,几乎所有的学科都与数学产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离开了大数据的支持,社会生产力将产生意想不到的倒退。社会科学正在由完全和不完全的定性描述,朝着数学的定量描述和精确化方向发展,社会科学的理论已不再停留在概念化的文字叙述上,而正在成为可以用验证的经验和数学定量的形式来表达命题。有社会学家统计过,1900—1965年间,全世界62项重大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其中60%是通过数学定量论证的数理社会科学,1930年以后的29项中,80%以上是介于定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后,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定量化分析研究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常态。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研究者,通过定量研究,充实和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使研究方向更精准,同时研究结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社会计量学、文献统计学、量化心理学、数字经济学等。
图书馆学、情报学是一门边缘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综合性管理类边缘学科。信息文献是情报的重要来源和主要表现形式,信息学、文献学、情报学是交叉和独立的相关学科。只有用定量的数理的研究方法,对它们进行观察和研究,才有可能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这也是信息文献情报研究的必然趋势。(www.xing528.com)
文献统计和计量,源于20世纪60年代,而文献计量学作为一门学科,则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英国专利局的图书馆员E.W.休姆(E.W.Hulme)首先提出了“统计书目学”这一术语,并发表了题为《统计书目学与现代文明增长的关系》的专著。1926年,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统计员洛特卡(A.J.Lotka)在《华盛顿科学院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的论文,首次揭示了文献与著者的数量关系,后人称之为“洛特卡定律”。1934年,英国化学家和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在《Engineering》上发表了对文献计量学的形成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特定学科的情报源》,提出了著名的文献分散定律——布拉德福定律。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的语言学教授齐夫(G.K.Zipf)提出了文献中自然语言词汇的分布规律,即齐夫定律。1958年,贝尔纳在于美国举行的一次国际科学情报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借用核物理学中“半衰期”的概念来定量描述文献的老化现象。1961年,美国科技史家专普赖斯(D.Price)在对文献的增长情况进行大量的研究之后,提出了著名的文献指数增长规律。1969年,英国全国计算中心的A.普利查德(A.Prichard)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文献计量学”这一术语。这一新名称一经提出,很快得到了各国情报学界的承认,它取代了诸如“统计书目书”“图书馆计量学”等术语,并在很多国家开始得到正式使用。至此,可以说,经过50年的发展,“文献计量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关于“文献计量学”的定义,A.普利查德在提出这一术语时指出,文献计量学是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文献以探明文献本身、科学技术及科技人员的特性的一门科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文献计量学已越出纯理论研究的狭小范围,进入了广阔的应用研究阶段,有力地指导了科学情报工作的开展。所以,对文献计量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