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与期刊:文化与社会的密不可分联系

报纸与期刊:文化与社会的密不可分联系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报纸和期刊都属于按时间或编号顺序有计划编辑发行的连续出版物。报纸期刊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产物,自产生之日起,它们就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收录200多个国家的15万种期刊、7000种美国报纸及4000多种其他国家的报纸,涉及600多个学科。馆藏卷期则是指该馆实际收藏的期刊卷期年月,与书目部分反映的期刊出版年月卷期不同。

报纸与期刊:文化与社会的密不可分联系

报纸和期刊都属于按时间或编号顺序有计划编辑发行的连续出版物。与图书相比,它们具有时效强、信息广、传递快、读者众多的特点,历来受到社会公众和研究者的重视。

报纸期刊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产物,自产生之日起,它们就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报刊既是社会运动的见证和记录,又是直接参与者。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报刊的形式和职能日益多样化,这为我们了解当前社会的动态、研究中外历史提供了直接而丰富的文献和信息。

(一)报纸

报纸,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连续出版物。有日报、双日报、周报、旬报等多种形式,其中以日报最为常见。

作为社会大规模信息交流媒介的报纸,是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最早在欧洲登上历史舞台。16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逐渐发达,商品生产和交换逐渐活跃起来。这一切引发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大规模的信息交流。17世纪初,荷兰、德国英国等国家先后创办了以报道时事、刊载经济和交通信息为主的近代报纸。

我国早在唐代就产生了报纸的雏形——邸报。邸报以辑录时政为主,是一种综合报道性质的官方公报。封建统治者发行邸报的目的,仅在于及时向地方各级官员传达中央政府的意旨,其内容都经过朝廷的严格审查,发行范围仅限于统治阶级内部。邸报的发行,起不到大规模社会交流的作用,这种情况大致持续到19世纪初。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来华创办了数以百计的各类报纸,20世纪6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起步。在外来影响和内部需求双重条件的孕育下,我国的近现代报纸开始诞生,并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得到发展,很快成为进行社会宣传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现代印刷文献中,报纸无论在出版周期或发行量上,都具有其他文献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据统计,我国1949—1977年的29年间累计出版报纸7262种,累计印数l398.26亿份。1978—1988年累计出版报纸9272种,累计印数2134.96亿份。仅1998年一年,全国出版报纸2503种,平均每期印数为1.82亿份,总印数300亿份。按全国12亿人口计算,1998年人均阅读报纸可达25份,充分显示出报纸在现代文献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对报刊的出版发行进行了规范和整顿。2003年,全国发行的报纸总数下降为2119种,而总印数则上升至383.12亿份。2014年全国报纸总印数达463.9亿份。

自近代报纸诞生至今,已累积起一个多层次、多品种的庞大的文献体系,为我们研究近现代社会发展史准备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利用报纸文献时,需要了解有关的收藏情况。一般来讲,1949年以来的报纸,各地公共图书馆普遍收藏。1949年以前的报纸,收藏相对集中在建馆历史较长的省市中心图书馆。查找这部分报纸,首先要注意利用有关收藏机构的馆藏目录,如《北京图书馆馆藏报纸目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著录了该馆所藏1949年前解放区及各省出版的中文报纸,以及香港、澳门与各国华侨办的中文报纸。《上海图书馆馆藏建国前中文报纸目录》(上海图书馆,1986年编印)著录了本馆所藏1862—1949年国内外出版的中文报纸3500余种。其次,还要了解1949年以前报纸的影印情况。1949年以来,国内出版机构已经有计划地影印了一批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近现代报纸。如上海书店1982—1987年影印了素有中国近现代史“百科全书”之称的《申报》,人民出版社1981年影印了1916年创刊于北京的《晨报》和1916年创刊于上海的《民国日报》。影印报纸查找相对比较容易,其详情可参阅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1986年3、4期连载的《影印报刊简目》。

(二)期刊(www.xing528.com)

期刊,又名杂志,是一种有固定名称,按年月、卷期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通常有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等,其中以月刊、双月刊和季刊最为常见。

自1665年法国巴黎创办《学者杂志》和同年英国皇家学会创办《哲学汇刊》以来,世界期刊已经历几百年的持续发展,品种不断丰富。美国鲍克公司的《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是一部权威的、反映世界各国期刊和报纸出版信息的综合性指南。目前收录200多个国家的15万种期刊、7000种美国报纸及4000多种其他国家的报纸,涉及600多个学科。该指南虽为国际性,但以西方的刊物为主。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实腊在广州创办了我国境内第一份近代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我国的期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1978年全国出版各类期刊930种。1998年,这个数字已增至7999种,总印数为25.3亿册。进入21世纪后,这个数字被持续刷新。2003年,期刊总数为9074种,总印数为29.49亿册。2014年出版期刊的总印数达到31亿册。

全国主要现行期刊的详细情况可查阅伍杰主编的《中文期刊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了解1949年以前出版的期刊及其收藏情况可以利用以下目录:《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增订本),著录全国50所图书馆1957年底以前所藏1833—1949年9月间国内外出版的中文期刊近2万种。《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984年版),全书3编6册,汇录1857—1918年间出版的495种中国近代期刊的全部篇目,11000多期,并注明期刊的收藏单位。《上海图书馆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总目》(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上海图书馆编。共收录1868—1949年9月中文期刊18485种,主要分正文目录和索引两大部分。正文目录由书目和馆藏卷期两部分组成。书目部分包括题名与责任者项、卷期年月标识项、出版发行项、文献细节描述项、附注项。馆藏卷期则是指该馆实际收藏的期刊卷期年月,与书目部分反映的期刊出版年月卷期不同。书目部分是客观著录的一种期刊从创刊至停刊的完整出版过程。《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人民出版社1982—1987年版),全书5集,介绍1900—1918年间出版的200种重要期刊(包括若干种报纸),着重研究介绍刊物的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三联书店,1979年版),全书3集6册,介绍五四时期出版的重要刊物160余种,除内容介绍外,还附录刊物的发刊词、目录等资料。

现代期刊品种繁富,而其中蔚为大观的学科期刊在社会文献传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科期刊,是指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中的专业刊物。随着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科期刊的扩容十分迅速。期刊文献量的急剧增长与使用者有限的阅读时间和精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献工作者开始关注与研究各种学科期刊在本学科或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试图筛选确定其中比较重要的作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刊载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1990年,我国开始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进行中文核心期刊的科学筛选和确认工作,1992年出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并在体例上做了调整,全目分为七编: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第二编经济类;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类;第四编自然科学类;第五编医药、卫生类;第六编农业科学类;第七编工业技术类。目前,已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14版(即第七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4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部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网址、电子邮箱、内容简介等。统计到的文献数量共计65亿余篇次,涉及期刊14728种。参加核心期刊评审的学科专家达3700多位,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式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3种核心期刊。

《总览》自1992年出版以来,不仅在图书馆的期刊采购、导读与咨询等工作中发挥了指导作用,也为学术论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总览》已成为数据库选择来源期刊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提高期刊质量、促进文献计量学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相配套,我国还先后出版了戴龙基主编的《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和陆伯华主编的《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版)。《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2004年版)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体系,设置15个学科类目,部分学科设有二级类目,共收录核心期刊1406种,收录扩展区期刊1278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