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骨文献:殷商时代重要记事记录及卜辞研究

甲骨文献:殷商时代重要记事记录及卜辞研究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骨文献的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以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卜辞”,是当时由史官保管的重要文献,因为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卜辞”“殷墟书契”。经王懿荣悉心考订,确认这是商代遗留的甲骨文字。随后,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胡厚宣等学者,先后从事甲骨文献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共同把甲骨学研究推向高潮。甲骨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而文字考释是基础也是中心。

甲骨文献:殷商时代重要记事记录及卜辞研究

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胫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迄今为止,人们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古代文献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人称甲骨文。甲骨文献的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以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卜辞”,是当时由史官保管的重要文献,因为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卜辞”“殷墟书契”。其内容广泛涉及国家政治、征伐、田猎、农业畜牧、天象、祭祀等,反映了商朝中后期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基本情况。

甲骨文献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发现的,这一发现,揭开了我国古代史和文化史研究上极其辉煌的一页。刻有文字的龟甲或牛肩胛骨最早由河南安阳小屯村农民在耕作时发现,被误为药物“龙骨”。1899年,清末大学士王懿荣因病延医开方,其药有一味为“龙骨”。王懿荣是位精通金石文字的学者,当他发现龙骨上的文字时,马上敏锐地认为这是一种未曾见过的古文字,遂即专致研究。经王懿荣悉心考订,确认这是商代遗留的甲骨文字。随后,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胡厚宣等学者,先后从事甲骨文献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共同把甲骨学研究推向高潮。

1928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首次组织对安阳小屯村殷墟进行科学考古发掘,迄今“殷墟甲骨已出土了15万片,其中多数是1928年之前农民私掘出土的,属科学发掘所获的有34842片”。经几代学者的研究考订,证实出土甲骨的安阳小屯村是殷商都城的遗址,即古书上提及的“殷墟”。这些甲骨文献则是公元前14世纪末至公元前11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地到商纣王亡国273年间的遗物。(www.xing528.com)

甲骨文献是珍贵的古史研究资料。1917年,王国维根据当时所见的甲骨文献,撰写了著名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见《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版),研究考证《史记·殷本纪》中所载殷商先公先王之名绝大多数都见于甲骨文献中。随着甲骨学研究的深入,长期无由详知其史事的殷商,带着惊世的异彩浮出传说时代的历史迷雾,成为信史。自此,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了数百年。

1999年是发现甲骨文献的一百周年。王宇信、杨开南主编《甲骨学一百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对甲骨文献被发现一百年来搜集、整理、保存、研究的全过程及其成就与不足,做了全面的梳理总结。甲骨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而文字考释是基础也是中心。于省吾指出:“截至现在已发现的甲骨文字,其不重复者总数约四千五百个。其中已被确认的字还不到三分之一,不认识的字中虽有不少属于冷僻字,但常用字中之不认识者,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而且,已识之字中仍有不少被研契诸家误解其义训、通假者。”故李学勤撰文展望21世纪的甲骨学研究时,提出了七个课题,其中“文字的研究”赫然冠首,其余六个依次为卜法、文例的研究,缀合、排谱的研究,礼制的研究,地理的研究,非王卜辞的研究,西周甲骨的研究。21世纪,甲骨学研究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