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豫北地区名老艺人及师承探析

豫北地区名老艺人及师承探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豫北地区的锣戏班社较多存在并活跃于安阳市的滑县、内黄县,濮阳市的南乐县、范县,此外鹤壁的浚县在历史上也曾有过锣戏艺人及班社。早期,此五县的锣戏班社实为少数几个艺人在上述不同地区开班授徒形成的,他们的师承关系较为清晰。以下逐一介绍这些地区的知名艺人及其传人。因发病突然,逝于工作中,艺德传遍豫北各地。

豫北地区名老艺人及师承探析

豫北地区的锣戏班社较多存在并活跃于安阳市的滑县、内黄县,濮阳市的南乐县、范县,此外鹤壁的浚县在历史上也曾有过锣戏艺人及班社。早期,此五县的锣戏班社实为少数几个艺人在上述不同地区开班授徒形成的,他们的师承关系较为清晰。请参见如下关系图。

豫北地区锣戏师承关系图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所知的豫北地区的第一代锣戏艺人是学艺于清末民初之时河北肥乡的梁老皂。他在家乡开班授徒时将自己掌握的锣戏剧目、表演等技术教给了前来学艺的常奇、郎方铎等人,他们将锣戏的表演技术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此后,常奇、郎方铎将锣戏散布到豫北的多个地区,其中尤其以滑县、内黄县、南乐县及范县为代表,直至当下此四县依然有锣戏的演出活动。以下逐一介绍这些地区的知名艺人及其传人。

常奇(1877—1967)

男,河北省广平县大进村人,绰号“盖九州”。6岁即学锣戏,主工青衣、花旦,兼文生。他嗓音和润,形象逼真,表演贴切,演戏不久即远近扬名,应豫北地区的滑县、内黄县、范县及南乐县等地之邀开班授徒,为豫北地区锣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前后,他随班进入范县专业剧团,从事领导工作。

常奇的拿手戏有《武松打店》《杨景征南》《老征北》《三省庄》《青牛混宫》《山东府》等。其中《武松打店》成为范县店子村锣戏班的保留剧目。他饰演孙二娘,采用夸张的舞台动作,完成利落洒脱的表演,生动塑造了孙二娘精灵、善变、风流泼野的个性。1956年参加山东省“百花齐放”观摩会时,主演《秦琼投李渊》一剧并荣获一等奖。(www.xing528.com)

常奇在多年的实践中,博采众长,刻苦钻研,在本剧种唱腔上独树一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郎方铎(1903—1976)

男,山东省冠县郎庄人,主工旦角,艺名“五尺三”。唱念做打样样精湛,因主演《审诰命》中的诰命夫人而唱红平原省,1956年获山东第二届戏曲汇演奖章,1962年被选为中国戏曲家协会委员。

刘风奇(1898—1957)

男,河南省滑县老庙乡南塔邱村人,从小跟随父亲刘小香学艺,主工小生。由于他天资聪慧,后来兼及红脸、包头等多个行当。锣戏公聚班坐班滑县万古镇西万古村后,刘风奇培养了一大批演员。据20世纪80年代戏曲集成调研工作的调查可知,滑县大锣戏七八十岁以上的艺人皆是他的徒弟。1953年起在李官寨大锣戏剧团任教数年,后在大弦戏剧团任教。因发病突然,逝于工作中,艺德传遍豫北各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