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锣戏的历史与特征

锣戏的历史与特征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兴盛时间较早,且具有鲜明的民间性,锣戏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记录,为今人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音乐价值、文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造成了诸多障碍。而后两类虽不见记载,但从其上下句的文辞形式来看,应与清代以来出现并发展至繁荣的板腔体音乐结构形式关系密切,是锣戏在其有限的曲牌元素基础上积极吸收板腔体音乐元素的结果。有关锣戏音乐的特征,后文将详细介绍。

锣戏的历史与特征

锣戏是由明清俗曲发展而来的一种地方性曲牌体戏曲品种,曾在我国明末至清末的河南、山东、河北等省留下了演出的足迹,形成了较繁盛的发展局面,并对以豫剧为代表的部分剧种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但由于兴盛时间较早,且具有鲜明的民间性,锣戏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记录,为今人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音乐价值、文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造成了诸多障碍。据目前所见的寥寥数种文献资料可知,其唱腔类曲牌主要包含【耍孩儿】【山坡羊】【赞子】【调子】等几类。除此之外还有数量有限的几种用于个别剧目的曲牌,如【新水令】【步步娇】【点绛唇】等;几种杂腔小调,如【嘟噜】【呱嗒嘴】【哭捻】【钉缸调】【干板令】【倒切】等,以及具有声腔意义的唱腔,如【高腔】。其中【耍孩儿】和【山坡羊】二者是在明代文献中多次出现且被归入流行性俗曲之列的俗曲类曲牌。而后两类虽不见记载,但从其上下句的文辞形式来看,应与清代以来出现并发展至繁荣的板腔体音乐结构形式关系密切,是锣戏在其有限的曲牌元素基础上积极吸收板腔体音乐元素的结果。此外,【耍孩儿】和【山坡羊】已明显受到板腔体音乐元素的影响,均有多种板式出现。如【耍孩儿】拥有【慢板耍孩儿】【二板耍孩儿】【四板耍孩儿】及【武耍孩儿】等不同板式,【山坡羊】拥有【文山坡羊】【武山坡羊】等变体。这充分体现了俗曲类剧种在发展过程中接受板腔体音乐发展手法的影响,拓展自身艺术表现力的发展过程,是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的一个典型实例,是中国传统俗曲音乐在由清唱发展到剧唱、由曲牌连缀到板式变化之过程的具体体现。有关锣戏音乐的特征,后文将详细介绍。(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