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丝弦小曲是在民间俗曲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采用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由于流布地域不同,其称谓也不同,例如在豫西被称为八音会,在汝南被称为丝弦道,在息县被称为清音社等。如在豫西还存在着“哼小车”这种民间表演形式,其中就吸收了此类丝弦小曲类曲种的既有经验,再通过结合“小车”这一民间表演形式,形成当下依然存现于当地的、兼收表演与唱腔于一身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
丝弦小曲是在民间俗曲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采用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它在河南的传播范围较为广泛。就目前调查的资料来看,涵盖豫西的焦作、博爱,豫北的原阳、濮阳,豫中的郑州,豫南的汝南、息县,豫东的淮阳等地。由于流布地域不同,其称谓也不同,例如在豫西被称为八音会,在汝南被称为丝弦道,在息县被称为清音社等。不仅称谓不同,不同的曲种所使用的唱腔曲牌以及伴奏乐器也不尽相同。在唱腔曲牌方面,丝弦小曲主要包括【凤阳歌】【剪靛花】【叠落金钱】【叠断桥】【太平年】【莲花落】【上河调】【下河调】【扬州歌】【寿州歌】等。以上曲牌除少数属于明代的俗曲范畴,多数属于清代流行的俗曲类型。它们在进行组合时,主要采取曲牌连缀,且不用曲头、曲尾的结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这一类型的曲艺品种在曲式结构方面的古老性,与深受清乾隆以来八角鼓影响的河南曲子类品种相比,具有更为古朴的结构形式。而在伴奏乐器方面,丝弦道常用的乐器主要包括三弦、琵琶、古筝、扬琴、软弓京胡等,八音会使用的乐器则主要包括三弦、琵琶、扬琴、古筝、二胡、京胡、四弦、坠琴等。
虽然这类以丝弦类乐器伴奏演唱俗曲的形式在清代后期的发展状况已岌岌可危,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的消亡,它们会成为其他民间音乐表演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在豫西还存在着“哼小车”这种民间表演形式,其中就吸收了此类丝弦小曲类曲种的既有经验,再通过结合“小车”这一民间表演形式,形成当下依然存现于当地的、兼收表演与唱腔于一身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它对传统俗曲艺术文化成就的吸纳有利于俗曲小调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有利于提高其艺术水平。(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