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中包含【耍孩儿】的11部作品从曲牌连缀方式上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仅由【耍孩儿】一支曲牌构成。
此种类型的作品仅有《墙头记》一部。该部作品由四回组成。每一回中除说白部分的歌唱,其他部分均是由【耍孩儿】一支曲牌反复多次形成的。
第二种类型:除引子和尾声之外,仅由【耍孩儿】一支曲牌组成。
此种类型的作品主要包括《寒森曲》和《增补幸云曲》两部。其中《寒森曲》除第一回的第一支曲牌使用【西江月】、最后一回(第七回)的最后一支曲牌使用【清江引】之外,第一至七回中的其他曲牌均是【耍孩儿】的反复连缀。而《增补幸云曲》除开场与收尾处各使用一支【西江月】之外,第一至第二十八回均使用【耍孩儿】的多次反复连缀。
第三种类型:【耍孩儿】以回旋性质穿插于作品之中。
此种类型的作品仅有《翻魇殃》一部。其每一回之中曲牌的具体连缀形式如下:
第一回:【西江月】【耍孩儿】
第二回:【耍孩儿】【劈破玉】【呀呀呦】【耍孩儿】
第三回:【耍孩儿】【西调】【还乡韵】【耍孩儿】
第四回:【耍孩儿】【劈破玉】【叠断桥】【耍孩儿】
第五回:【耍孩儿】【银纽丝】【叠落金钱】【耍孩儿】(www.xing528.com)
第六回:【耍孩儿】【呀呀呦】【呀呀呦】【叠断桥】【耍孩儿】
第七回:【耍孩儿】【劈破玉】【叠断桥】【耍孩儿】
第八回:【耍孩儿】【叠落金钱】【西调】【呀呀呦】【憨头郎】【耍孩儿】
第九回:【耍孩儿】【叠断桥】【银纽丝】【耍孩儿】
第十回:【耍孩儿】【憨头郎】【怀乡韵】【耍孩儿】
第十一回:【耍孩儿】
第十二回:【耍孩儿】【清江引】
由此可见,该作品中的【耍孩儿】类似回旋曲式之中的主部主题,其间往往会插入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俗曲。除了第四和第七回中的前后两支【耍孩儿】之间插入了两支种类相同的俗曲外,其他的各回则各不相同。这体现了各曲牌在连缀顺序上的灵活性和松散性。但每一回在开始与结尾处各使用一支【耍孩儿】的程式则较为稳定。不过这种程式在蒲松龄的俚曲作品中并不具有普适性,它仅在《翻魇殃》一部作品中使用。
第四种类型:穿插于多支曲牌之间的【耍孩儿】。
此种类型的俗曲作品主要包括:《姑妇曲》《慈悲曲》《蓬莱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磨难曲》七部。此七部作品通常包含多支曲牌。例如《姑妇曲》由三段组成。每一段之中的曲牌连缀顺序为:第一段:诗—【西江月】—【劈破玉】—【劈破玉】—【倒扳浆】—【倒扳浆】—【倒扳浆】—【倒扳浆】—【叠落金钱】—【叠落金钱】—【银纽丝】—【银纽丝】—【叠断桥】—【罗江怨】—【叠断桥】—【房四娘】—【耍孩儿】—【对玉环】;第二段:【倒扳浆】—【呀呀呦】—【房四娘】—【对玉环】;第三段:【劈破玉】—【倒扳浆】—【银纽丝】—【房四娘】—【罗江怨带清江引】。可见,该作品共包含12种俗曲,【耍孩儿】仅是其中的一种,出现在第一段的倒数第二支的位置,前面连缀【房四娘】,后面连缀【对玉环】。但这并非一种稳定的模式,它仅出现了一次。其他曲牌之间的连缀关系也是如此,几乎没有程式性。这也许正是俗曲在连缀方式方面和南北曲的一个最大不同之处。南北曲虽然在形成早期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程式性连缀模式形成之后的稳定程度却是极高的,延续时间也是极长的。它们在文人的手中被高度地程式化、规范化。而俗曲这种流行于民间的音乐形式却还在极大程度上表现出“去文人化”的自由性与灵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