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中原俗曲在民歌中的传承

清代中原俗曲在民歌中的传承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目前所见文献及著作而言,较为系统和全面地汇集清代各个时期、南北各地流行民歌和时调的著作当数周玉波所编《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特别是明代的民歌,它在当时流传时的曲调是什么形态,由于记谱缺失以及其自身地位低下等原因已经很难判断了。清代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因此周玉波并未采取将二者断然分开或者混为一谈的做法,而是将二者同时呈现于著作的标题之中。

清代中原俗曲在民歌中的传承

就目前所见文献及著作而言,较为系统和全面地汇集清代各个时期、南北各地流行民歌和时调的著作当数周玉波所编《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该文献集是目前所见各种研究或梳理清代民歌、小调文献中较为全面的一部,既有被傅惜华先生称为“在今日现存之清代北方俗曲总集中,乃最早之本,且材料丰富,足资研讨”的《万花小曲》,也有康乾时期的《丝弦小曲》《板桥道情》;既有嘉道年间的《晓风残月》《时调雅曲初集》《时调雅曲二集》《多情小曲》《时兴呀呀呦》《时调小曲丛钞》《京都小曲钞》《偶存各调》《借云馆曲谱》《白雪遗音》等,还有包含工尺谱的《小慧集》《续小慧集》及“小说中清代民歌时调选辑”等。其中创作于康乾时期的《板桥道情》中包含【耍孩儿】。由方俊颐编辑、收集嘉道年间俗曲的《晓风残月》也包含【耍孩儿】。此外,《续小慧集》中收录《板桥道情》其中一支【耍孩儿】曲牌及所配曲调之工尺谱。

在《清代民歌时调文献集》的末尾有一名为《清代民歌时调札记》的附录,其中写道:“与明代民歌多赖文本形式传世稍有不同,因文献较为丰富,且时间较为贴近(口传未中辍) ,清代民歌和音乐关联特征更为明显,是以或云称民歌不若称时调贴切。按时调亦是成词。”由此可以看出,在清代,民歌与时调二者之间虽然相似点颇多,但细分起来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即与音乐的关联性更强,唱词更为稳定的一类民歌才更符合时调的概念。虽然从理论上基本能够区别开来,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较为繁难。特别是明代的民歌,它在当时流传时的曲调是什么形态,由于记谱缺失以及其自身地位低下等原因已经很难判断了。清代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因此周玉波并未采取将二者断然分开或者混为一谈的做法,而是将二者同时呈现于著作的标题之中。这样既省去了厘清两个概念的烦琐,又可以更为广泛地收集相关作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