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原宫谱:探寻中原俗曲之谜

中原宫谱:探寻中原俗曲之谜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述宫谱之中,刊刻时间较早的是《太古传宗》,约在清乾隆年间。笔者将其放在清代的宫谱一项中分析。同时,由于打破南北壁垒的文人在明代中后期积极参与相关创作,因此在这一时期,北曲与南曲类型的在散曲、杂剧及传奇等当时流行的多种体裁中是处于共存共荣状态的。

中原宫谱:探寻中原俗曲之谜

“宫谱”是“标明工尺板眼的宫谱(歌唱谱) 。这类曲谱又分为‘清宫’和‘戏宫’(见《遏云阁曲谱序》)两类,统称宫谱。清宫谱通常只载工尺谱,不载科白,因而只适宜于清唱,如《纳书楹曲谱》等。戏宫谱才详载工尺、科白,实际上是一种带乐谱的剧本……此外,尚有既带工尺谱,又具有格律谱功能的曲谱,如《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等”。

在上述宫谱之中,刊刻时间较早的是《太古传宗》,约在清乾隆年间。但其所记录的音乐应当属于明末清初这一段时间之内的。笔者将其放在清代的宫谱一项中分析。(www.xing528.com)

通过本章的全面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明代,【耍孩儿】在传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南曲类型【耍孩儿】出现,它在隶属宫调、文辞格律、连缀程式上均表现出独立的个性。同时,由于打破南北壁垒的文人在明代中后期积极参与相关创作,因此在这一时期,北曲与南曲类型的【耍孩儿】在散曲、杂剧及传奇等当时流行的多种体裁中是处于共存共荣状态的。第二,随着明代中后期以俗曲为代表的、民间音乐的快速发展与兴盛,俗曲类型【耍孩儿】已在宝卷、道情等积极吸收民间音乐元素的宗教经义和讲唱活动中出现。这种脱胎于北曲类型【耍孩儿】的俗曲类型在明代虽未完全脱离母体,但已初现雏形,为清代俗曲类型【耍孩儿】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第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记录和归纳曲牌文辞格律特征的格律谱,即曲谱,通过对该时期北曲曲谱和南曲曲谱的梳理,具体呈现出时人对该曲牌文辞格律特征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