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诗词曲发展成就与优化

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诗词曲发展成就与优化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河南的文学艺术成就和历史上之前的各个时期相比,似乎更接近于历史的低谷,但相对于整个中国北方而言,其成就还是不可小觑的。上述诸因素共同建构了明代河南地区文学艺术的丰碑。其实,相对于明代文坛的大背景而言,河南在诗文方面的发展是成就卓越的。其中,朱有燉的创作成果最多、影响也最大。

明清时期中原地区的诗词曲发展成就与优化

明代,河南的文学艺术成就和历史上之前的各个时期相比,似乎更接近于历史的低谷,但相对于整个中国北方而言,其成就还是不可小觑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文献可供稽考的作家近七百人,存世别集达六十余种;第二,弘治正德年间的中州文坛涌现出李梦阳、何景明、王廷相等杰出文学家;第三,开封、汝宁等府文学异常繁荣,作家数量可与江南文学次发达州府相媲美;第四,明代河南是分藩重省,这些宗藩中不乏隽异诗彦。上述诸因素共同建构了明代河南地区文学艺术的丰碑。

明代,在诗文、小说、戏曲等方面,均有不俗的成果,相较而言,小说与戏曲获得较多的关注与研究,而诗文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和成果明显不足。其实,相对于明代文坛的大背景而言,河南在诗文方面的发展是成就卓越的。这里不仅出现了“倡导文学复古的‘前七子’领袖人物,开封李梦阳和信阳的何景明,还有‘前七子’的重要成员兰考王廷相”。他们以鲜明的、倡导复古的文学创作主张以及自身的创作实践对明代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他们的文艺主张引领下,安阳的崔铣、浚县的卢楠、沁阳的何瑭、新郑高拱、开封的高叔嗣、宁陵的吕坤与信阳的孟洋等作家均有作品产生,进一步扩大了“前七子”在明代文坛上的影响。

除诗文的创作成就外,戏曲创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尤其以朱有燉、桑绍良、李雨商与赵陛对为代表。其中,朱有燉的创作成果最多、影响也最大。

李雨商的戏曲作品仅一种,即《镜中花》。赵陛对也曾进行戏曲作品创作,但由于资料有限,目前还无法确定他作品的名称。据《续修睢州志》记载:“陛对尝为小戏,以寄其愤。死后,吴君淇谱之管弦,集陛对素善者,于灵柩前演之。方登场,四座涕泗横流,歌者亦不成声而罢。”可见其作品曾被搬演过。(www.xing528.com)

明代朱载堉利用俗曲创作通俗文学作品而形成的作品集《醒世词》,是这一时期民间歌谣流行趋势的一种反映,也体现了这位藩王的处世心态和艺术追求。朱载堉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六代孙,其父朱厚烷被奉为郑王,承袭郑王在怀庆府的封地。朱载堉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 ,出生后即被封为世子,并在怀庆府度过了他的一生。嘉靖二十九年(1550) ,其父获罪并被削爵、遣送祖籍安徽凤阳幽禁,这一去竟是19年。在此过程中,朱载堉一直居住在郑王府外的一间土屋。这一漫长的过程,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力,给了他接近民间疾苦与音乐的基础,也激励他全身心地完成对音律、歌舞、词曲以及古琴音乐的研究。他根据民间俚俗之歌谣所作的作品被集中在《醒世词》歌谣集。朱载堉生前并没有作品集刊行,只有抄本流传。1992年8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将前人的分类汇编影印出版,将其定名为《醒世词》。通过将《醒世词》中所运用的俗曲类型,与万历年间沈德符在其《万历野获编》中所提及的、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相比,我们不难发现,朱载堉正是运用当时这一地区流行的俗曲,尤其是豫西怀庆府地区的流行俗曲创作的。

清代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王朝,在这一朝代中,社会矛盾逐步加深,挣扎于内忧外患之中的王朝最终走向衰亡,但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音乐、以诗文创作为代表的传统文学还是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河南的文学成就也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诗文创作方面,河南涌现了以侯方域为代表的众多诗人,如汤斌、宋荤、彭而述、周亮工、李来章、孙奇逢等。宋词经历了两宋的辉煌之后,在元明时期有明显衰微的迹象。但到了清代,它又迎来了一次新的勃兴。这当和文人们摒弃俚俗,酷爱雅致的审美趣味不无干系。仅从清代到清中叶,就呈现出宗派林立、作家作品蔚为可观的发展态势。河南此时期的词作家包括彭而述、吕履恒、周之琦等。在清代小说创作领域,河南籍作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说,“安阳酒民的《情梦柝》和李绿园的《歧路灯》在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清代文人的戏曲创作在数量上并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吕履恒、吕公溥祖孙二人的传奇作品却以其语言的生动性、内容的现实性以及形式的新颖性成为体现当时戏曲创作较高成就,预示其后戏曲发展方向的先锋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