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应用问题中真实信号甚至被噪声淹没,滤波的目的就是过滤噪声,还原真实信号。这类问题广泛出现在信号处理、通信、目标跟踪和控制等领域。通常噪声、信号均为随机过程,因而滤波问题本质上是统计最优估计问题。从被噪声污染的观测信号中过滤噪声,求未知真实信号或状态的最优估值的过程也称为最优滤波。常用的最优估计准则是线性最小方差估计,即信号的最优估计与真实值的差的方差最小。
Kalman滤波是现代控制理论创始人之一R.E.Kalman在1960年提出的。该方法为时域上的状态空间方法,给出了一套递推滤波算法,便于在计算机上实时实现,具有计算量和存储量小的特点。在该方法中,信号被视为状态或状态的分量。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和存储量的限制,要求存储量小、计算量小的滤波算法。满足这些要求的算法就是递推滤波算法。
下面以第1章测量长度为θ的物体为例来说明递推算法[59]。记基于N个测量值对θ的估值为
当测量次数N不断增加,即进行动态测量时,基于N+1个测量值对θ的估值为
这种计算是非递推的,即彼此独立地计算估值和,有重复的加法运算,且当N增加时,计算量增加。为了减小计算负担,是否能在基础上计算,这就是递推算法的思想。事实上,
即有递推公式
因而在估值的基础上,只需加上式(2-4)的第二项就可立刻得到估值+1),避免了非递推算法式(2-2)的重复加法运算。对于非递推算法,计算机需存储N个测量数据,而对递推算法式(2-4),不需存储过去的数据。式(2-4)中的第二项为校正量,它是根据差值
的大小来进行校正的。因为该差值包含了从第N+1次测量中去掉前N次测量的信息后剩下的新的信息,故称为“新息”(Innovation)。于是最终得到新息校正形式的递推估值公式
其中,K(N+1)=1/(N+1)叫作新息校正系数或滤波增益。式(2-6)印证了Kal-man滤波的基本思想。(www.xing528.com)
Kalman滤波的基本特征和关键技术之一是状态空间模型,下面用如下启发性的例子来说明。
例2.1 动态测量系统Kalman滤波问题。
对未知长度为θ的物体进行动态测量,即测量次数k是变化的,k≥0。因长度θ为未知常数,故有θ的动态方程为
θ(k+1)=θ(k) (2-7)
而第k次对θ的测量值l(k)含有随机误差ξk,故有对θ的观测方程为
l(k)=θ(k)+ξ(k) (2-8)
可将未知长度θ定义为系统的状态,则式(2-7)称为状态方程,它描写θ随k变化的规律,式(2-7)说明长度θ不随k变化,即θ为常数。而式(2-8)则是对状态θ的观测方程,观测误差ξ(k)通常为白噪声。式(2-7)和式(2-8)构成最简单的状态空间模型。Kalman滤波问题:基于k+1次观测{l(0),l(1),…,l(k)}求θ的线性最小方差估值。它与θ的最小二乘估值不同的是:后者不需要已知观测误差ξ(k)的统计特性(均值和方差)。
在本书中,信号、状态估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含在双层结构预测控制的“开环预测模块”中。该模块采用可由Kalman滤波解释的方法进行不可测DV、状态和未来输出的估计。本书的主要研究中,预测控制基本上可以定义为“基于Kalman滤波/预报和滚动优化的最优控制”。将预测控制分为滤波/预报和最优控制两个阶段是很重要的观点,这使得众多的滤波算法(扩展Kalman滤波、无迹Kal-man滤波、信息融合估计、粒子滤波等)可以和各种最优控制方法相结合,得到预测控制。本章的主要参考文献是参考文献[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