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
2.掌握不同类型流体流动阻力的估算方法。
3.掌握管路流体流动总阻力的估算方法。
技能目标
掌握减小流体流动阻力的方法。
任务描述
通过对管路阻力的估算,找到减小流体流动阻力的方法。
知识学习
一、流体稳态流动时的物料衡算——伯努利方程
当流体在流动系统中作稳态流动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对任一段管路内流体流动作能量衡算,即可得到表示流体的能量关系和流动规律的伯努利方程。
1.流体定态流动时能量形式
在图4-28所示的稳态流动系统中,流体从截面1—1流入,经管道从截面2—2流出,管路上装有对流体做功的泵。
衡算范围:1—1与2—2截面间内壁面。
衡算基准:1kg流体。
基准面:O—O平面。
1kg流体进出系统时输入和输出的能量有流体的机械能、功和能量损失。
(1)流体的机械能 包括位能、压强能和动能。
图4-28 能量衡算
1)位能。流体因受重力作用,在不同高度处所具有的能量相当于将流体从基准面提升距离z所做的功。1kg流体的位能=gz。位能是相对值,在基准面以上为正值,基准面在以下为负值。
2)压强能。流动流体的内部任一位置都有其相应的压力。若在充满液体的管路内,液体以一定的流速u流过,若在管壁处开一小孔,并与一根垂直玻璃管连接,可以观察到液体会在此玻璃管内上升至某一高度,此液柱高度表示小孔管壁处压强的大小。对于图4-28所示的流动系统,流体通过截面1—1时,由于该截面处流体具有一定的压力,即流体通过1—1截面必定要带着与所需的功相当的能——静压能,才能进入系统。
。
3)动能。流体以一定的流速流动时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位能、动能和静压能均为机械能,三项之和统称为总机械能。此外图4-28中管路还安装泵,则进出系统的能量还有流体与外部的能量交换。
(2)功 功是指1kg流体通过泵(或其他输送设备)所获得能量的We,其单位为J·kg-1。
(3)损失能量 流体流动时因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的部分能量称为损失能量。这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转化为热,散失于周围的环境中或使流体温度略有升高,由于这部分能量不能回收而损失掉了,损失能量用符号∑Wf表示,其单位为J·kg-1。
损失能量应列入输出系统的能量。
2.流体稳态流动时的机械能衡算式——伯努利方程式
在图4-28所示的稳态流动系统中,通过能量衡算,可以得出流体流动时的伯努利方程式。衡算范围为1—1至2—2截面之间。
式中,pe=ρWe,pf1—2=ρ∑Wf1—2
式(4-23c)称为流体作稳态流动时的机械能衡算式。流体在一般输送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均为不可压缩流体——液体。因此下面着重讨论液体输送时的情况。
1)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式。理想流体是指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不发生能量损失。理想流体的特征是:密度不随压力而变化,没有内摩擦力,不具有黏性,流动时无阻力。实际上生产实际中并不存在真正的理想流体。若理想流体无外加能量,则:
式(4-23d)称为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式。式(4-23d)说明理想流体在作稳态流动,又无外功输入时,每千克流体在任一截面所具有的总机械能E恒为常数,而每一截面上的不同机械能形式的数值却不一定相等。各种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如某流体在水平变径管道作稳态流动,流体在细管中流动时,由于流速增大,使动能增加,但总机械能E保持常数,则静压能相应降低;反之,在粗管中流动时动能减少,静压能则相应增加。
2)伯努利方程式中的外加能量是确定输送机械功率的重要依据。在单位时间内输送机械对流体所做的有效功称为有效功率,用Ne表示,单位为J/s或W。
Ne=qmWe=qmhg (4-24)
式中 qm——质量流量(kg/s)。
3)若系统中的流体处于静止状态,则u=0,流体不流动没有阻力,也不需要外加能量,即We=0,∑Wf=0,故
式(4-24)为静力学方程,可见伯努利方程式也可反映静止流体的基本规律,流体静止状态是流动状态的特殊情况。
二、流体流动阻力
流体流动会产生阻力,而流体的黏性(内摩擦力)是产生阻力的内因,流动状况是产生流体阻力的外因。要克服阻力,必须消耗一部分能量,故伯努利方程式在实际应用中有能量损失这一项。
流体流经直管和管路附件(管件阀件等)的能量损失可分成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两类。
1.直管阻力
由理论推导可得到直管阻力计算的表达式:
从式(4-26a)~式(4-26c)中可见,流体在直管中的阻力损失或压头损失与摩擦因数λ、管道长度l、流速u及管道内径d密切相关。而摩擦系数λ是雷诺数Re和管壁粗糙度ε的函数,其值由实验测定,如图4-29所示的关系。
图4-29 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相对粗糙度ε/d的关系
(1)圆形管
1)层流时的摩擦因数。从图4-29可见,当Re≤2000时,摩擦因数λ与雷诺数Re成直线关系。实验证明,层流时λ只与Re有关,而与管壁粗糙度ε无关。圆形直管在层流时的摩擦因数λ可用下式计算:
2)湍流时的摩擦因数。流体在湍流流动时的情况比层流复杂得多,摩擦因数与雷诺数和管壁粗糙度有关。工程上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在手册上查取摩擦因数数值。从图4-29中可查湍流时的摩擦因数。
在化工生产所用的管道中,通常把玻璃管、黄铜管、铅管、塑料管等称为光滑管;把钢管和铸铁管等称为粗糙管。这样粗略地划分光滑管与粗糙管,从而为应用图4-29提供了方便。
3)过渡区的摩擦因数。过渡区是一种不稳定的流动形态,计算阻力时将过渡区视为湍流,按湍流时的曲线延伸出去查取摩擦因数的值。
(2)非圆形管 在生产实际中,有时会遇到流体在非圆形管(如方形管、套管环隙等)内流动,此时仍可用圆管内的式4-25a~式4-25c,但式中的d和雷诺数中的d必须用一个与圆管直径相当的量来进行计算,这个相当的量称为当量直径,用符号de表示。
式中 A——流道的截面积(m2);
C——润湿周边长度,即流体与壁面接触的周边长度(m)。
例如,外管内径是D,内管的外径是d0组成的同心圆套管环隙的当量直径为:
(www.xing528.com)
边长分别为a和b的矩形管当量直径是:
【例4-8】 20℃的硫酸在1″的钢管中以0.2m/s的流速流动,管长100m,试求阻力损失和压力降。若同样流速下流动的是水,则阻力损失和压力降又是多少?
解:1.查20℃时硫酸,μ=23mPa·s,ρ=1831kg/m3
1″管子规格ϕ33.5mm×3.25mm
d=33.5mm-2×3.25mm=27mm
此流动属于层流
2.查20℃时水,μ=1.005mPa·s,ρ=998kg/m3
此流动属于湍流,查图4-29得:λ=0.042
2.局部阻力
流体经过管道上某些局部位置,如弯头、阀门、管道骤然缩小或扩大时,流体的流速或流向突然发生变化,出现涡流并加剧湍动,使这些局部位置处的阻力显著增加。湍流时的局部阻力有两种计算方法。
(1)当量长度法 将局部阻力折算成相当于同管径直管长度所产生的阻力,此折算的管道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le表示。le值由实验测定,在化工手册中查找使用,可以将其并入直管长度一起计算总的损失能量。
局部阻力
管路总损失能量(或压头):
或
(2)阻力系数法 克服局部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还可以动能的倍数来表示,即局部阻力
管路总损失能量:
或
当流体流经的截面发生变化时,直管阻力应按不同的管径分段计算;计算管道突然缩小或扩大时的局部阻力,宜用小管内较大的流速值。
局部阻力计算比较繁琐,误差较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结果也有差异。作近似估算时,对不是很复杂的管路系统,局部阻力可估计为直管阻力的30%~50%。
3.降低流体阻力的途径
生产上流量一定时,将代入式(4-29a),整理后得:
湍流时λ值变化不大。由式(4-31)可见,当管径增大一倍时,则阻力损失变为原来的1/32,动力消耗将大为减少。所以适当增大管径,对大流量的输送是很重要的,特别对低压气体在真空管路中输送尤为重要。
降低流体阻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符合生产管路布置的基本要求下,管路长度尽量缩短。
2)在具体的某个化工车间或装置内部,管路中的局部阻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对管路中设置的管件或阀件要慎重考虑,并设法降低其阻力系数。当管路的截面突然发生改变时,也要考虑将截面逐渐扩大或缩小,因为它可使阻力损失的能量降到原来的10%~20%。
3)适当增大管径。因为阻力损失与d5成反比,这样就使流体的阻力和动力消耗量大大地降低。
4)在流体中加入某种适宜的“添加剂”,使流体的压力降低,即降低流体的阻力主要是由于“添加剂”的存在,使管壁附近流体层流厚度增大,以及有阻碍旋涡产生的作用,而使摩擦因数λ值降低,从而使阻力损失下降。
目前使用的添加剂有可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皂类溶液及适当大小的固体颗粒稀薄悬浮物。
图4-30 例4-9附图
【例4-9】 用高位槽使料液自动流入精馏塔中,要求塔内连续稳态进料。高位槽液面保持恒定,塔内操作压力(表压)为0.4at,塔的进料量为50m3/h,已知料液密度为900kg/m3,黏度为15mPa·s,接管规格为ϕ108mm×4mm钢管,长度为9m,管路有一个180°回弯管,90°弯头一个,截止阀一个,则高位槽的液面要高出塔的进料口多少米才能达到要求?
解:取高位槽液面为1—1截面,如图4-30所示,塔进料管口为2—2截面,以2—2管中心线为基准水平面,在1—1面与2—2面之间列伯努利方程:
已知:z1=h,u1=0,p1(表)=0,z2=0,p2(表)=0.4at d=108-4×2mm=100mm=0.1m
则
此流动属于湍流。查图4-29得λ=0.022。
由化工手册查得:储槽入口管,180°回弯管,90°回弯管,截止阀,则。
故
则,h=63.3/g=63.3/9.8m=6.45m
为保证所需要的流量,并考虑适当的调节余地,可取高位槽液面高出塔进料管口7m。
任务实施
2)用“拼图教学法”让学生进行简单管路的计算。
3)用“滚珠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考核。
任务评价
任务评价见表4-8。
表4-8 任务评价
(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