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个回转体相贯的特征
由多个回转体相贯而形成的相贯体,可分解成单个回转体相交,如图7-18a所示的圆柱、圆锥、半圆球相贯体,可分解成圆柱体与圆锥体,圆柱体与半圆球体,圆锥体与半圆球体相交而成。
三个回转体的表面相交形成三条相贯线,三条相贯线必然汇交到一点,它是三个回转面的共有点,即三面共点。
根据三个回转体的组合形式不同,三条相贯线汇交点的结合形式也不同,有如下三种情况:
1)尖点结合。如图7-18b所示,圆锥体与圆球体相交,汇交点k′为尖点。
2)直线过渡。如图7-18c所示,圆锥体与圆柱体相交,相交处层次分明,直线m′k′是相贯线的过渡线。
3)圆滑过渡。如图7-18d所示,圆锥体与圆球体相切,相贯线的汇交处是圆滑过渡,点k′是过渡点。
图7-18 三个回转相交相贯线的三种结合形式
2.看多个回转体相交视图的步骤
看多个回转体相交的视图,一般步骤如下:
1)根据已知视图想象相交回转体的数量、形状、相对大小和相对位置。
2)逐个想象两相邻回转体相交时,所形成的相贯线的形状及弯曲方向。确定相贯线的哪个投影视图已知,哪个投影视图单独显示,及相贯线的求作方法。
3)想象每条相贯线汇交处的结合形式。
4)运用形体分解法,求作每条相贯线。
例7-11 如图7-19a所示,已知相贯体的三视图,补画相贯线的投影。
图7-19 已知主、俯视图,求作相贯线的投影
1)根据已知视图想象立体形状。通过对已知视图分析可知,俯视图中两个同心圆1、2分别对应主、左视图中的横向线;左视图中的圆形线3″对应主、俯视图中的竖向线,综合想象为横向圆柱体Ⅲ与两个竖向的共轴圆柱体Ⅰ和圆柱体Ⅱ正交,如图7-19b所示。(www.xing528.com)
从左视图中圆3″的位置,说明圆柱体Ⅲ穿入共轴圆柱体Ⅰ、Ⅱ,圆柱面Ⅲ与圆柱面Ⅰ、圆柱面Ⅱ相交,形成两条圆柱体与圆柱体正交的相贯线,相贯线的侧面投影与圆3″重合,相贯线的水平投影在圆1、2上,其正面投影单独显示出来,主视图中漏画此线。圆柱面Ⅲ与两共轴圆柱面Ⅰ、Ⅱ相接的过渡面形成两条直相交线,两条交线的水平投影单独显示出来,俯视图中漏画此线。
综合想象三条相贯线的结合形式为直线过渡,反映在主视图上。
2)补画相贯线。根据圆柱体与圆柱体正交时相贯线的作法,求作各相贯线。
作图时,采用近似画法,先作出圆柱体Ⅲ与圆柱体Ⅰ相交时完整的相贯线;再作出圆柱体Ⅲ圆柱体Ⅱ相交时完整的相贯线;然后把两共轴圆柱体间的过渡平面的投影线向上延伸;最后擦去多余的线,如图7-19c所示。
作圆柱面与过渡平面交线的水平投影时,由左视图中点m″(n″)求得点m、n,连接点m、n,即为圆柱面与过渡平面交线的水平投影。
例7-12 如图7-20a所示,已知三面视图,补画视图中漏画的相贯线。
图7-20 已知三面视图,补画相贯线
1)根据已知视图想象立体形状。从左视图的圆形线1″对应主、俯视图的矩形线框,想象为横向圆柱体Ⅰ;从主视图上圆弧线2′对应左视图中的虚线段,想象为与圆柱体Ⅰ偏交的内圆柱面Ⅱ,形成相贯线,相贯线的正面投影与内圆柱面Ⅱ的正面投影重合,其侧面投影与圆柱体Ⅰ的侧面投影重合,其水平投影单独显示,俯视图中漏画此相贯线。
从俯视图中圆形线3对应主、左视图中的竖向虚线,想象在圆柱体Ⅰ上钻圆柱孔Ⅲ,它与外圆柱面相交,相贯线的正面投影单独显示出来,主视图中漏画此线;与内圆柱面相交,相贯线的侧面投影单独显示出来,左视图中漏画此线。
2)补画相贯线
①求作外圆柱面与内圆柱面相贯线的水平投影。先求特殊位置点,在主、左视图上直接定出相贯线的最左、最右点a′、b′及a″、b″,求得点a、b;在主、左视图上直接定出相贯线的最低、最前、最后点c′(d′)及c″、d″,并求得点c、d。
再利用积聚性取点法来求中间点。在左视图定出点e″(f″)、g″(h″),求得在主视图中的投影e′(g′)、f′(h′),再由这些点求得相应点e、f、g、h。
最后,把点a、e、c、f、b、h、d、g、a连成光滑曲线。
②求作圆孔与内、外圆柱面的相贯线。圆柱孔Ⅲ与内圆柱面Ⅱ、外圆柱面Ⅰ的相贯线,可采用近似画法作图。作图过程如图7-20b所示。
补画后的相贯线的形状如图7-20c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