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体分析法」:线框合并、投影规律、基本体视图表达和可见性判断

「形体分析法」:线框合并、投影规律、基本体视图表达和可见性判断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相邻的线框合成为简单的外形,则此类线框应合并考虑,而联合表示某一形体的线框不再细分。根据分解出的线框,按“三等”投影规律找出已知视图中相对应的线框,并从反映特征形线框想象立体形状。3)画各基本体的视图时,应根据视图的“三等”投影规律,正确地表达出每个基本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并根据视图的投射方向,判断视图线、线框的可见性。由于加强肋与圆筒体相交,因此在相交处有交线,如图5-38d所示。

「形体分析法」:线框合并、投影规律、基本体视图表达和可见性判断

形体分析法是识读三视图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分析构成形体的各基本形体,找出反映每个基本形体的形状特征视图,并通过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把视图中表达各基本体的线框分离出来,然后逐个想象出每个基本形体的形状。再根据视图中各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综合想象出形体的整体形状。

1.看图的步骤

1)从视图中分解出表示基本体的线框。从已知视图中的某一个视图(一般为主视图)出发,结合其他视图的对应投影关系,把该视图上的线框分成几个部分。在分线框时,应注意所分线框是独立表示某形体的线框,还是联合表示某形体的线框。通常相邻的线框合成为简单的外形,则此类线框应合并考虑,而联合表示某一形体的线框不再细分。

2)找出各线框的对应投影,想象各基本体的形状。根据分解出的线框,按“三等”投影规律找出已知视图中相对应的线框,并从反映特征形线框想象立体形状。

3)根据视图方位关系,综合起来想整体。在想象出各基本体的形状后,还要根据视图中的方位关系,即“主、左视图认上、下”、“主、俯视图分左、右”、“俯、左视图辨前后”,想象出各基本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各基本体之间的组合形式(叠加、相交、相切),综合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2.已知两面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看二求三”)

已知两面视图补画第三面视图的实质就是根据已知的两面视图,想象出物体的形状,然后再根据物体的形状,补画第三面视图。下面将介绍如何根据物体的组合形式,求作第三面视图的方法以及需注意的问题。

(1)已知两面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步骤

1)看懂已知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然后将物体分解成几个基本体来画。通常情况下,根据基本体的投影特点作图,当遇到难以分清的形体时,则用线、面投影特点作图。

2)根据每个基本体的形状补画视图。作图时,一般先画主体部分,再画细节部分;先画外形,再画内部。作图过程中应避免盲目性,盲目性不仅影响画图速度,而且容易画错。

3)画各基本体的视图时,应根据视图的“三等”投影规律,正确地表达出每个基本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并根据视图的投射方向,判断视图线、线框的可见性。

4)正确地表达出每个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当基本体之间是叠加或挖切连接时,其表面过渡关系是:两形体表面相切,相切处无交线;两形体相交,相交处有交线;形体的两个平面平齐,相接处无交线;形体的两个平面不靠齐,过渡处有交线。

(2)举例说明

例5-15 如图5-38a所示,已知主、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1)看图想象立体形状。通过主、俯视图的投影关系分析,初步将主视图的线框分解为1、2、3、4,确定该物体由四个基本体组成。

从主视图中分解的四个线框出发,分别找出其与俯视图中线框的对应关系,想象出每个基本体的形状。线框1对应线框1,想象为圆筒体Ⅰ;线框2对应线框2,想象为支撑板Ⅱ;线框3对应线框3,想象为底板Ⅲ;线框1对应线框4,现象为加强肋Ⅳ。(www.xing528.com)

通过视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组合方式和方位关系,综合想象出底板Ⅲ上叠加支撑板Ⅱ;支撑板Ⅱ与圆筒Ⅰ相切;底板Ⅲ、支撑板Ⅱ和圆筒Ⅰ之间叠加加强肋Ⅳ,如图5-38b所示。

2)补画左视图。补画左视图时,应按想象出的四个基本体的形状,分别画出其侧面投影。

先画出圆筒体Ⅰ和底板Ⅲ的侧面投影,以确定物体的宽度和高度方向的基准,如图5-38c所示。

画支撑板Ⅱ。由于支撑板与圆筒相切,相切出光滑过渡,即“相切无交线”,相切处不画线,但反映支撑板侧面的投影线应画到切点处;同时支撑板是叠加在底座上的,支撑板的侧面与底板的侧面不平齐,即“两面不平齐有交线”,因此要画线,如图5-38d所示。

画加强肋Ⅳ。由于加强肋与圆筒体相交,因此在相交处有交线,如图5-38d所示。

图5-38 已知主、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例5-16 如图5-39a所示,已知轴承座的主、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1)看图想象立体形状。通过主、俯视图的投影关系分析,初步将主视图的线框分解为1、2、3、4,确定该物体是由柱状体截切而成。

通过主视图和俯视图的投影关系可知,主视图中线框1对应俯视图中线框1,想象为带圆弧槽的柱状体Ⅰ;线框2对应线框2,想象为在柱状体Ⅰ左、右斜面上挖切梯形柱;线框3对应线框3,想象为在柱状体Ⅰ的两边各挖切一个半圆柱体;线框4对应线框4,想象为在柱状体Ⅰ的上面挖切一个前大、后小的半圆柱体;最后综合想象出轴承座的立体形状,如图5-39b所示。

图5-39 已知主、俯视图,求作左视图

2)补画左视图。补画左视图时,应根据形体的特点,先画出基本体Ⅰ的侧面投影,再依次画出各切除部分的侧面投影。

画柱状体Ⅰ的侧面投影。根据“三等”投影关系画出柱状体Ⅰ的侧面投影,如图5-39c所示。图中柱状体底部的槽,应用虚线表示。

画梯形槽Ⅱ和半圆形槽Ⅲ的侧面投影。画图时应注意两个槽过渡分界面积聚性投影,即线框a表示水平面,其侧面投影积聚成一直线段a″;斜面B为正垂面,其侧面投影为一个与线框b相对应的类似形的线框b″。作图过程如图5-39d所示。

画阶梯半圆柱槽。大圆柱槽和小圆柱槽的过渡分界面C为正平面,其侧面投影为一段竖向直线段,且为不可见线段,用虚线表示。作图过程如图5-39e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