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找出对应线框的视图匹配方法

如何找出对应线框的视图匹配方法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18 线框积聚性2.借助“点中表示直线”,分清线框对应关系如图5-19a所示,主视图中线框a′、b′对应在俯视图中的线段位置不能确定。图5-19 找线框对应关系图5-20 点中表示直线3.借助视图中线段的可见性,判断线框与线段的对应关系当视图中某一线框,在通过“三等”投影关系和“点中表示直线”在相邻视图中找到对应线框,但不能判断其确切位置时,可借助视图中线段的可见性来区分。

如何找出对应线框的视图匹配方法

1.视图之间无类似形时,必有积聚性线段相对应

如图5-18a所示,主视图中线框a′对应俯视图中类似形线框a,但在左视图中找不到对应线框,则必对应积聚性直线a″,表示A为侧垂面;线框b′d′在左、俯视图中均找不到对应类似形线框,只能对应具有积聚性的线段b″d″bd,表示面B、面D为正平面。俯视图中线框c在主、左视图找不到对应类似形线框,而具有积聚性的线段c′c″,表示面C水平面,如图5-18b所示。

图5-18 线框积聚性

2.借助“点中表示直线”,分清线框对应关系

如图5-19a所示,主视图中线框a′b′对应在俯视图中的线段位置不能确定。此时,根据视图中“点中表示直线”的概念,借助线框a′上点1、2,线框b′上点3分别对应俯视图中的线段,来确定线框a′b′对应在俯视图中的位置。由此判断出面Ⅰ在后、面Ⅱ在前,立体图形如图5-19b所示。

如图5-20a所示,主视图中线框a′b′,借助点1和2表示直线,确定线框a′对应俯视图中线段a,线框b′对应线段b,表示面A在前,面B在后,立体图形如图5-20b所示。

图5-19 找线框对应关系

图5-20 点中表示直线

3.借助视图中线段的可见性,判断线框与线段的对应关系

当视图中某一线框,在通过“三等”投影关系和“点中表示直线”在相邻视图中找到对应线框,但不能判断其确切位置时,可借助视图中线段的可见性来区分。

例5-8 如图5-21a所示,主视图中线框a′b′,对应俯视图无类似形线框,表示特殊位置平面,在俯视图中积聚为直线段,而俯视图中有三条直线段与之对应,不能判断其确切位置。此时,设想线框a′对应线段1,线框b′对应线段2,则面A在前,面B在后,形成如图5-21d所示形体。但该形体的俯视图投影中线2为不可见线段画虚线,如图5-21c所示。显然该形体不符合题意,设想不成立。

因此,只能是线框a′对应线段2,线框b′对应线段1,面A在后,面B在前,形成如图5-21b所示形体。

图5-21 利用线段的可见性判断线框对应关系

例5-9 如图5-22a所示,主视图中线框a′b′分别对应俯、左视图中两条实线段,但不能确定其确切位置。此时,使用假设形体凸凹的思维方法,确定线框a′凹入,则线框a′分别对应俯、左视图中线段1、1,面b′凸出,则线框b′分别对应俯、左视图中线段2、2,形成A凹、B凸的形体,如图5-22b所示。

如图5-23a所示,主视图中线框a′分别对应俯、左视图中实线段aa″,线框b′分别对应俯、左视图中虚线段bb″,形成A凸、B凹的形体,如图5-23b所示。

图5-22 利用可见性确定线框与线段的对应关系

图5-23 利用可见性确定线框与线段的对应关系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1:当主视图的上、下两个相邻线框,同时对应俯视图的两条实线段时,则主视图的上方线框对应俯视图中前方线段,主视图的下方线框对应俯视图的后方线段,形成上凹下凸的形体;如果对应俯视图为一实线段和一虚线段,则上方线框对应实线段,下方线框对应虚线段,形成上凸下凹的形体。

结论2:当主视图的左、右两个相邻线框,同时对应左视图的两条实线段时,则俯视图中左边的线框对应左视图中后方的线段,主视图中右边的线框对应左视图中前方的线框,形成左凹右凸的形体;如果对应左视图为一实线段和一虚线段,则左边线框对应实线段,右边线框对应虚线段,形成左凸右凹的形体。

上述两条结论,对判断形体结构投影关系相重合的相对位置关系非常有效。

4.类似形线框的对应关系

1)实线框对应实线框,线框方向同向性。如图5-24a所示(立体图见图5-24d),主视图中线框a′对应俯视图中线框a,且两个线框都是实线线框,因此主、俯视图中V形缺口的方向是一致的,即符合实线框对应实线框,线框方向同向性,投影分析如图5-24b所示。如图5-24c所示,显然该俯视图的画法是错误的,图中线框b与主视图中线框a′的V形缺口方向相反,不符合同向性原则。

图5-24 实线框对应实线框,线框方向同向性

2)虚线框对应虚线框,线框方向同向性。如图5-25a所示(立体图见图5-25b),主视图中线框是可见线框a′与不可见线框(b′)的重合。可见线框a′对应俯视图a;不可见线框(b′)对应俯视图中不可见线框(b),两个线框都是不可见的虚线框,所以缺口方向应是一致的,即虚线框对应虚线框,线框方向同向性。而图5-25c所示俯视图画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主、俯视图中缺口线框的方向相反,不符合同向性原则。

图5-25 虚线框对应虚线框,线框方向同向性(www.xing528.com)

3)实线框对应虚线框(虚线框对应实线框),线框方向反向性。如图5-26a所示(立体图见图5-26b),主视图中实线框a′为可见线框,对应俯视图为不可见线框(a)用虚线表示,这两个线框的缺口方向正好相反,即符合实线框对应虚线框,线框方向异向性。而图5-26c所示俯视图中,因线框a′与线框a的缺口方向一致,违反了异向性原则,所以是错误的。

图5-26 实线框对应虚线框,线框方向反向性

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在判断视图中类似形线框的对应关系时,可见线框与可见线框相对应,图形的方向应一致,即“实、实线框对应,线框方向同向性”;不可见线框与不可见线框相对应,图形的方向同样要一致,即“虚、虚线框对应,线框方向同向性”;可见线框与不可见线框相对应,图形的反向应相反,即“实、虚线框对应,线框方向异向性”。

上述原则在判断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判断视图画法的正确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讨论的类似形线框相对应,都是一些特殊位置平面。那么一般位置平面是否适用该原则呢?下面通过几个图例进行介绍。

如图5-27a所示(立体图见图5-27b),主视图与俯视图、主视图与左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上线框a′aa″均为实线框相对应,各线框的开口方向相同,符合“实、实相框相对应,线框方向同向性”原则。

图5-27 一般位置平面的类似形线框对应原则

如图5-28a所示(立体图见图5-28b),主视图与俯视图、主视图与左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上线框(a′)、(a)、(a″)均为虚线框相对应,各线框的方向相同,符合“虚、虚线框相对应,线框方向同向性”原则。

图5-28 一般位置平面的类似形线框对应原则

如图5-29a所示(立体图见图5-29b),视图中主、左视图中线框a′a″均为实线框,但线框的形状却相反,好像不符合类似形的条件,但线框上的线段12与12均在线段34与34的上方,故符合类似形的条件。因此,主视图中实线框a′对应左视图中线框a″,线框的方向相同;主视图中的实线框a′对应俯视图中虚线框(a),线框的方向相反。

图5-29 一般位置平面的类似形线框对应原则

由图5-29可知:部分类似形线框相对应,仅从形状的方向是不能判断的,必须借助线框上的线段或点所处的方位是否相同,才能确定线框是否相对应。

如图5-30a所示(立体图见图5-30b),面A的三个视图都是实线框相对应,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主视图与左视图上线框a′aa′a″的形状都是相反的,但主视图上点1和俯视图上点2均在线段23和线段23的右方;主视图上点3和俯视图上点3均在线段12和线段12的下方,因此视图中线框aa′a″符合实线框对应实线框的同向性原则。

图5-30 判断一般位置平面的类似形线框相对应

通过对上述图例的分析,说明在判断视图之间线框相对应是否符合类似形条件时,还必须借助线框上的线段或点所处的方位是否一致加以识别。

5.类似形线框对应,其构形应符合题意

找类似形线框对应关系时,虽然线框符合类似形条件,但若以此线框所表示的平面为基础,想象出的物体形状其投影不符合题意,则这类线框不成对应关系,它们分别表示两个不同位置的平面,而非物体的一个面。

例5-10 如图5-31所示,主视图中线框a′b′分别与俯视图中线框1、2相对应,似乎符合类似形条件,且两个面都是侧垂面,在构思物体的形状时很容易将其错误地想象成物体的两个面。但在将其与左视图对应时,面A与面B构成同一个平面,因而构形不成立。因此这两条线框不能同时成立对应关系,只能一对线框成对应关系,另一对线框不能成对应关系。

图5-31 类似形线框对应,其构形应符合题意

如图5-32所示,主视图中线框b′与线框b成对应关系,线框a′与线框1不成对应关系,面A为铅垂面,面Ⅰ为水平面,其构形成立。

图5-32 类似形线框对应,其构形应符合题意

如图5-33所示,线框a′与线框a成对应关系,线框b′与线框2不成对应关系,面B为正平面,面Ⅱ为正垂面,其构形成立。

图5-33 类似形线框对应,其构形应符合题意

例5-11 如图5-34a所示,主视图中线框a′与俯视图中线框1是相对应的,符合类似形线框条件,表示为侧垂面。若以此线框所表示的平面为基础,可构思成两种情况,如图5-34b、c所示。第一种构形,主视图中漏画一条实线段;第二种构形,俯视图中漏画两段虚线,因此两种构形均不符合题意,所以这两个线框不成对应关系。因而必然分别找到积聚性的线段,即线框a′对应俯视图中线段a,表示正平面;俯视图中线框1对应主视图中线段1,表示水平面Ⅰ,构思后的立体形状如图5-34d所示。

图5-34 类似形线框对应,其构形应符合题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