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一种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它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14世纪以后,塔逐渐脱离了宗教而走向世俗,衍生出了观景塔、风水塔、文昌塔等不同作用和目的的塔。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塔的建筑风格也多种多样,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琉璃、金属等材料。山西飞虹塔、登封嵩岳寺塔、大理千寻塔、应县释迦塔、西安大雁塔、杭州雷峰塔、苏州虎丘塔、杭州六和塔、苏州报恩寺塔、开封铁塔被称为我国古代十大名塔。
宝福塔,耸立于石城县东城区琴江河畔,始建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落成于大观四年(1110年)。塔身砖木结构,七级六面,呈竹节钢鞭形,高59.79米,底层对角直径12米,自下而上逐级微收,高而不危。每级有六扇门,三开三闭。檐角悬挂铜铃,风吹铃动,声播江城。这座江南楼阁式佛塔,结构独特、工艺精巧、气势雄壮,充分展现大宋的建筑风格,是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闽粤特色融合的结晶。后在战乱年代,楼槛被毁,容颜尽失,而塔身历经千年沧桑,仍耸立霄汉,纹丝不动,是我国仅存不多的北宋塔之一。由此而形成的“塔影江心”成为“琴江八景”(其他七景为:贵峦拱翠、石笋干霄、乌嶂松云、姑岭桂月、龙岩瀑布、琴泉雅奏、楼盖丹砂)之一。县志载:“宋大观四年,僧应可募建。塔中叠级层楼,外绕栏槛,后经寇毁,楼槛一空。”宝塔在历史上曾遭三次兵燹,进行过两次维修。为使这一民族瑰宝,重现往日风采,1991年重修此塔。现塔身、楼槛修缮一新,风姿绰约,华丽壮观,再现唐宋遗风。
未修前宝福塔
传建塔前,石城县灾难频发,琴江两岸洪涝肆虐。县城河东一小寺,寺内住着道符、应可两和尚,他们潜心念佛,广施于民。灾民多来朝拜,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观世音菩萨见他们真心修炼,与佛有缘,有心渡他们成果,便托梦给他们,在其寺后用县内千家万户灶砖来建一座七层佛塔,可避邪镇灾,保百姓安康。两人得此点化,暗下决心要圆此功德。他们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花了多年的时间募集资金和灶砖。县内百姓也纷纷投工献砖,共建佛塔。佛塔落成竣工后,县内果然风调雨顺、物阜民丰,人们取名为宝福塔,把高僧修行的寺取名宝福院,一来有财宝有福气之意,二来又与“保护”谐音。这一传说,充分表现了古代石城人淳朴善良、齐心协力共创大业的客家民性。
千百年来,宝福塔成为石城的地标建筑。她矗立在琴江河畔,更屹立在石城客家人的心中。当石城人远离故土,身处他乡,她总是在人们心中魂牵梦绕;当远方游子或载誉或落魄归来,她总是首先久候江边,恭迎归来。她成为人们一吐心中块垒的知音:
端居世间,
空负苍天,
千年风霜凋朱颜。(www.xing528.com)
为谁守望?
因何祈盼?
风来云去总无言。
云山苍苍,
江水茫茫,
孤身落影对愁眠。
宝福塔修建于什么年代?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