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列子》共八卷,到汉代时原书就已失传,现在流传的本子是晋朝人张湛搜集有关资料辑注而成的。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译文】(www.xing528.com)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上万尺,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面。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两座)大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阻塞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腹的孤儿,刚刚换牙,跳着去帮助他们。(他们)从冬到夏,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自以为聪明的老人)讥笑而且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衰老的年龄和残余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愁什么山挖不平?”自以为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将这件事报告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