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赏石文化历史悠久,文献记载大约始于商周。先秦古书《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古时典章文献的汇编,其中保留了商及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大约成书于周秦之际(约前770—前476年)。其中列举九州上贡的物品,青州有“铅松怪石”,徐州为“泅水浮磬”。在《尚书译注》中,王世舜称怪石为“怪异,美好如玉的石头”,产自泰山。孔安国《尚书·传》云:“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枸椽篇》中说,“泅水之滨多美石”,战国齐国孟尝君“以币求之”,以美石分给诸庙以为磬。磬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起源于石器时代,起初是一种能敲打发声的石制工具或石块,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逐渐演化成磐的早期雏形。磐在远古时期也称作“石”或“呜球”。《尚书·益稷》云“戛击鸣球”“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记述先人们化装后模仿自然界各种鸟兽的形象和动作在击石拊石的节奏声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追逐嬉戏的生动场面。先秦文学中,许多绚丽多姿的诗篇又给玉石文化添加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诗经·齐风》云:“尚之以琼华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琼华、琼莹都是指美石,记述齐国新娘出嫁,要在婚礼上赠送新郎美石为信物。秦国士子交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琼瑶也是美石,已作为士子之间赠送的礼品。《诗经·栖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更是以石托物明志。屈原《离骚》中“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折下玉树枝叶作为肉脯,舀碎美玉把干粮备下),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品格和理想政治的追求。
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在与石头的接触中,对于那些色泽艳丽、精莹碧透、奇形怪状的石头,大者驻足观赏,小者把玩不已,总想探个究竟,这样自然会产生一些石迷乃至奇石收藏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石迷,或者可称为奇石收藏家,当属阚(kàn)子。相传阚子得燕石于梧台。梧台,即梧宫之台,故址在山东临淄(齐国故都)西北。阚子得石后十分珍惜,秘藏起来,不轻易示人。《太平御览》中作了较详细的记述,宋人得一块燕石,视为珍宝,便用帛包了十层,放在一个里外有十层的华美箱子里。由于审美观点不同,同一燕石出现了不同评价,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弃之如粪土。而阚子虽被讥讽,但矢志不改,“藏之愈固,守之弥坚”。通过这亦庄亦谐的故事,说明先秦时代不仅以怪石作为贡品,而且民间已有怪石的收藏活动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浅到深,对精神的追求,也由感性直观逐步进入理性思索,慢慢积淀升华变成精神财富。先人在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由追求实用,进而追求美观,工具的性质已经被赋予全新的内容,由实用型转变为装饰性,这无疑是美的观念的一大飞跃。“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发现,有力地说明了古人从石头的实用型转变为装饰品这一美的追求。随着打磨雕琢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玉石的开采利用,人们对美石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君子比德于玉”之说应用运而生,管子的“九德”之说,孔子的“十一德”之论,把玉德之美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位。可以说,先秦时代,全方位奠定了我国赏石文化的理论基础。(www.xing528.com)
为什么说先秦时期是我国赏石文化的形成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