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轴承钢的锻造和热处理优化技巧

轴承钢的锻造和热处理优化技巧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锻造制订轴承钢锻造加热制度时,要注意高碳铬钢的热传导性较碳钢略低这个特点。轴承钢的始锻温度,一般控制在1100~1200℃左右,不宜太高。需要指出的是,正火仅仅是为了改正锻造后的组织缺陷。轴承钢制造的零件,截面一般较小,容易加热均匀。轴承钢的退火,可以在煤气炉和电阻炉内进行。轴承钢经过退火后,应保证达到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珠光体。

轴承钢的锻造和热处理优化技巧

锻造制订轴承钢锻造加热制度时,要注意高碳铬钢的热传导性较碳钢略低这个特点。通常,在800℃以下应该缓慢加热,而在800℃以上才可以加快加热速度。并且,加热时,应力求整个断面上温度均匀一致,以免引起钢料在加热时或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开裂和压缩变形不均匀的现象。轴承钢的始锻温度,一般控制在1100~1200℃左右,不宜太高。终锻温度则应控制在850~860℃左右。这样的温度可以获得细小的晶粒,而且不会形成明显的网状碳化物

锻造后,一般应以较快的速度冷却(速冷至600~650℃,然后进行缓冷),以免产生白点和粗大的网状碳化物组织(这种网状碳化物,随后的热处理不易完全消除)。如果终锻温度较高(如900~950℃),锻造后的冷却速度不得小于45~50℃/min(采用吹风冷却、喷雾冷却)。如果终锻温度正常(850~860℃),锻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即可。但是,冷却速度亦不能过快,最大不得大于200℃/min。过快的冷却速度容易导致工件开裂。

正火正火的目的是消除锻造的组织缺陷(晶粒粗大、碳化物网状组织等),并为淬火前的球化退火作显微组织的准备。网状碳化物存在,会使钢变脆,增加淬火开裂倾向。网状碳化物如果比较粗大,球化退火时不易消除,必须在球化退火前施以正火处理。

锻后正火的一般规程是:加热到900~920℃,保温30~40min,然后以不小于40~50℃/min的速度快速冷却。小型锻件,可以静置于空气中冷却。中型锻件,用吹风和喷雾冷却。而大型锻件(例如,直径达200mm时),可以采用热油或冷油冷却,冷到180~200℃左右再在空气中冷却。采用这种冷却方法,产生内应力较大,容易开裂;因此,常常紧接着进行一次不低于400~450℃的短时回火。

经过上述正火处理后,网状碳化物不得超过YB9-1959第二级别图的第3级。正火后的硬度为270~390HB。需要指出的是,正火仅仅是为了改正锻造后的组织缺陷。若锻造工艺正确,在退火之前不需要进行正火处理。

球化退火轴承钢球化退火的目的是:①降低硬度,改善组织,使便于切削加工;②为随后的淬火作准备。轴承钢锻造后(或锻造和正火后),获得的组织是细片状珠光体,硬度很高,达270~390HB。这是不适于切削加工的。特别不适于在半自动或自动机床上加工。一般认为,退火后的细粒状珠光体最适于切削加工,并使加工后得到很高的表面光洁度。同时,这种粒状珠光体也适合于淬火的要求。一方面,粒状珠光体能使淬火后得到隐针状马氏体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碳化物;同时,粒状珠光体韧性好,可以减少淬火开裂、变形倾向。

轴承钢制造的零件,截面一般较小,容易加热均匀。但某些大截面零件,或小截面零件成批装炉时,应根据炉子构造情况,严格规定加热速度。为了加热均匀,也可以采用阶梯形曲线加热法。例如在300~350℃和700~730℃(临界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

轴承钢球化退火方法有下列几种:

(1)低温退火——加热到略低于Ac1的温度,在此温度保温,然后空冷。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生相变重结晶。片状碳化物的球化,是借碳化物的碳在该温度下溶解、脱溶、沉淀为具有最小表面能的球状碳化物而完成的。这种低温的球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生产上一般不采用。

(2)温度高于Ac1的退火——加热到略高于Ac1的温度,经过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这个过程有相变重结晶发生。最好的退火温度是780~810℃左右。实际上,只要在840℃以下退火,整个体积内就可以获得粒状珠光体。当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后,为了保证整个装炉容积内的温度充分均匀,需要根据装炉量的大小,保温一定时间。保温后随炉冷却。冷却速度取决于要求的组织的分散度,即取决于要求的硬度。一般应按每小时10~30℃的速度冷却。冷至650℃(GCr15SiMn为600℃),然后出炉空冷。经过这样的退火处理后,可以使硬度降低到178~217HB的范围。

(3)等温退火——上述连续冷却退火,生产周期长达40h左右,很不经济。实际生产中,常常采用710~720℃等温退火。即加热到780~810℃,在炉中冷却至710~720℃,保温1h,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这样,回火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在710~720℃等温退火后的硬度为205~229HB,稍嫌过高。如果等温温度再高(如725~730℃),虽然可以得到更低的硬度(187~207HB),但在此温度保温时间需3~5h。这较一般退火所需时间并未缩短,故生产上甚少采用。

轴承钢的退火,可以在煤气炉和电阻炉内进行。最好不在固体燃烧炉内进行。技术要求高的制件,希望在盐浴炉内作等温退火。轴承钢经过退火后,应保证达到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珠光体。按YB 9—1959第一级别图,应在2级到5级的范围内。检查退火质量,除了测定硬度外,更主要的是作金相检验。(www.xing528.com)

由于过热、加热温度过低、保温不足等原因,可能产生退火缺陷:硬度不合要求,球化程度不够,有网状碳化物存在,组织不均匀等等。这些缺陷的存在,使淬火后很难得到要求的组织(隐针状马氏体加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碳化物)和性能;淬火时,也很易变形、开裂。因此,退火组织不合要求的制件都要重新进行处理(重新退火)。在重新退火前,应进行一次正火。正火的规程是:加热到900℃,保温半小时,快冷,冷却速度不小于50℃/min。

淬火根据钢材截面尺寸及其原始组织的不同,轴承钢的淬火温度通常为800~850℃(GCr9常采用815~830℃,GCr15常采用820~840℃,GCr15SiMn常采用810~830℃)。淬火温度的选择很重要。淬火温度过低,二次碳化物溶入奥氏体中的较少,合金元素铬不能充分发挥提高淬透性的作用,且淬火硬度不高。但淬火温度过高(大于860℃),会使二次碳化物减少和残余奥氏体增多,并得到粗针马氏体。这样就会影响淬火硬度和耐磨性,急剧降低疲劳强度和韧性。

表12为根据原始组织和截面尺寸选择淬火温度的一个例子。

淬火加热的保温时间,按具体生产条件决定。在足以保证烧透和工件整个体积内温度均匀一致的条件下,保温时间应尽可能短些,以防脱碳严重。

GCr9制成的零件,根据截面尺寸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水冷或油冷。GCr15、GCr15SiMn制成的零件,一般采用油冷。

表12 根据原始组织和截面尺寸选择淬火温度示例

①为了避免在表面形成软点,可采用2.5%~3%苏打水溶液。

回火淬火后要紧接着进行回火。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应力,提高韧性和疲劳强度;并且使组织稳定,以固定尺寸。决定回火的主要条件是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其中,以加热温度影响更大。一般轴承零件的回火温度为:GCr9——140~150℃,GCr15——150~160℃,GCr15SiMn——160~180℃。硬度要求较低的零件,回火温度可以略提高一些,但最好不超过220℃。因为240~260℃有第一类回火脆性。同时,由于钢中所含铬、锰等元素能引起第二类回火脆性,故如需较高温度回火,回火后应急冷。

回火过程进行得较缓慢。短时间回火得不到稳定和理想的组织。滚动轴承零件的回火保温时间,一般都延长到3~6h。截面小的零件,起码也要保温2h。经过这样的回火后,硬度只下降1~2HRC。对于高温下运转的零件,为了在工作条件下组织性能稳定,回火温度必须较工作温度高出50℃。保温时间3~5h。

轴承钢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为隐针状马氏体加均匀分布的细粒状碳化物;残余奥氏体量应减至最低程度,且不允许有加热不足和过热组织存在。在正常淬火及低温回火后,一般残余奥氏体量为14%~20%(油温20~60℃);而经过冷处理(-30~-60℃)者,残余奥氏体量为4%~8%。淬火后硬度为63~66HRC,回火后为61~65HRC。钢料淬火、回火后打断检验时,断口应呈灰色瓷状,不允许出现粗晶或萘状断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