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几个问题的讨论及分析

关于几个问题的讨论及分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遂又测定KIC和FATT等,则显示出很大的差异,见表4。其外因是井队违反操作规程,长时间向井下注盐酸,用以解除卡钻事故。经进行电子探针半定量分析,发现断裂钻杆中硫的偏聚十分严重,其富集区硫含量高达5%,并且还发现应力腐蚀裂纹的分叉裂纹是沿硫化物发展的。这说明硫的显微偏聚是导致钻杆应力腐蚀破裂的内在因素。

关于几个问题的讨论及分析

(1)冶金质量和失效抗力的关系对早期损坏的零件进行失效分析时,一般容易忽视冶金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微量杂质元素显微偏聚的危害作用。近年来,开展基础件攻关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冶金质量对失效抗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进行失效分析时,必须予以充分注意。

例如,采用20SiMn2MoVA制造的吊环、吊卡和射孔器,总的讲来质量和寿命是良好的,但有时也出现一些质量事故。后来发现发生质量事故的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钢厂生产的。于是,对××钢厂与重庆钢厂生产的20SiMn2MoVA分别进行了常规化学分析和力学性能检验,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别。遂又测定KIC和FATT等,则显示出很大的差异,见表4。经对这两炉钢进行电子探针半定量分析,虽然它们的平均含磷量都很少,但富集区则高达2%~3%,而且D3283炉富集比829-16炉更严重(前者2.13%~3.44%,后者1.64%~2.63%),因而D3283炉的KIC比829-16炉低,而FATT则显著上升,表现为大的脆性倾向。

表4 冶金质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再如我们去年分析华北油田断裂的西德进口钻杆时,宏观断口和电镜断口表明属于典型的应力腐蚀破裂。其外因是井队违反操作规程,长时间向井下注盐酸,用以解除卡钻事故。但内因是什么?常规的化学分析和力学性能检验都不能回答。经进行电子探针半定量分析,发现断裂钻杆中硫的偏聚十分严重,其富集区硫含量高达5%,并且还发现应力腐蚀裂纹的分叉裂纹是沿硫化物发展的。这说明硫的显微偏聚是导致钻杆应力腐蚀破裂的内在因素。现代的研究已经指出,钢中存在的P、S、As、Sb、Sn、Bi、Pb等微量杂质元素,由于它们富集于原奥氏体晶界,使晶界能降低,断裂容易沿晶界进行,导致钢材脆化。因此,在进行失效分析时,如果找不出别的失效原因,应仔细地进行冶金质量检查,分析一下失效抗力是否与冶金质量有关。

(2)试验室性能试验与实物试验的关系基础件攻关时,通过失效分析,找出导致零件早期失效的主要矛盾形成失效的判据,接着就要进行试验室的性能试验,选择出满足于失效判据的材料和强化工艺。在很多情况下,试验室试棒试验与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是一致的,至少有依赖关系。但在吊环、吊卡等产品的攻关中发现,试验室试棒试验结果认为是安全可靠的材料和强化工艺,在做出实物后进行实物试验时,远没达到设计要求就破断了。这表明,试验室的小试棒与真实零件的强度有时会有很大出入。这是因为,试棒中的应力状态、应力应变在体积内的分布、尺寸因素、环境模拟、载荷模拟以及加工工艺等与实际零件都有差异。

显然,对零件服役性能最直接的考验是实际运转试验(现场工业性试验),但这种试验既不能于设计前得到,也是在费用和时间上所不允许的。因此,有时则在试验室进行模拟试验,其试样形状、尺寸、应力状态、环境介质等均接近真实服役条件,对材料服役性能的评定有一定的价值。但这两种试验只能与试验室力学性能试验相配合,而不能代替它。

应该肯定,试验室内对小试棒的强度研究,对真实零件是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的,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基础件攻关时,不仅要做试验室的小试棒试验,而且要尽可能地做实物试验、模拟试验。如果它们之间有较大差异,则必须寻找在试验条件上的差别。而对试验室里小试棒的试验研究,一方面要尽力模拟真实零件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加工制造工艺对零件寿命的影响,尽可能提高试验室试棒试验与零件实际服役行为联系的紧密性。

(3)关于强度与塑性、韧性的合理配合减轻产品重量、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材料的使用强度水平,但材料的强度与塑性、韧性一般表现为互为消长的关系,强度高的,往往塑性、韧性就低;反之,为求得高的塑性、韧性,就要牺牲强度,因此,处理好强度与塑性、韧性的合理配合,对于基础件攻关的成效关系甚大。

关于强度与塑性、韧性的合理配合,人们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逐渐从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这方面的资料。大量的事实说明,绝大多数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对材料的塑性、韧性要求并不高,例如柴油机曲轴这一形状复杂、应力集中较大的零件,早在40年代国外已经运用塑性、韧性很低的合金孕育铸铁或球墨铸铁制造。如前所述,宝鸡石油机械厂10年前设计制造的5000m直流电驱动钻机,其大量的零件都提高了硬度要求,即提高了使用强度水平,有的提高一倍以上,塑性、韧性相应降低。实践证明,这样改革后塑性、韧性仍然是富裕的。

但有些零件,例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射孔器、吊环、吊卡等,它们的应力状态较“硬”,对塑性、韧性的要求较高,不但采用了高强度与大塑性、韧性相结合的20SiMn2MoVA,而且冶炼工艺上采用了电渣重熔。这几种产品,若不提高材料的使用强度水平,就达不到减轻重量、延长寿命的目的;若没有较高的塑性、韧性,安全可靠性就不能保证。

因此,我们的观点是:①各种不同的零件,由于其结构特点和工作条件各有不同,对强度与塑性、韧性的配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②就石油钻采机械的大多数零件而言,对塑性、韧性的要求并不高。(www.xing528.com)

断裂力学出现后,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各种零件都是塑性、韧性越高越好,但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这种观点的片面性,超高强度钢的低应力脆断问题,塑性、韧性确实是主要矛盾,但对于一般机械制造而言,大部分零件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提高使用强度水平问题。这些零件采用正火或调质,强度很低,塑性已很富裕,我们曾用断裂力学粗略计算了一下钻机绞车轴的安全可靠性,其临界裂纹尺寸达到300m左右,远远超过了这种轴的直径,因此,完全有可能大幅度提高这类轴的使用强度水平。

(4)关于结构、材料、工艺的综合考虑一个零件强度的高低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①结构设计,这是结构方面对强度的影响,有人称为结构强度;②零件的结构既定之后,就是选用的材料,对该材料拟定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地说也就随之而定了,这是材料方面对零件强度的影响;③材料选定之后,还必须考虑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对其强度的影响,这是工艺因素对零件强度的影响。应该指出,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比如,在考虑结构因素对零件强度的影响时,有时还要联系到材料因素与工艺因素;同样,在考虑材料强度的影响时,也必须考虑零件的结构设计,主要是解决应力集中对材料强度的影响。

例如,在刚开始改进吊环时,只单纯地考虑了材料和热处理工艺问题,为了减轻吊环的重量,采用了抗拉强度σb≥1600MPa的25SiMn2MoVA钢。这样虽然大幅度减轻了吊环的重量,但吊环断裂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油田发生的吊环断裂事故中,有几起是改进后的轻型吊环。这主要是对吊环的应力分布缺乏认识。于是,进行了电测、光弹等实验应力分析,发现吊环环部应力集中相当严重,小环部危险截面处的最大拉应力已接近材料的屈服强度,这样就容易导致吊环出现高应变低周次疲劳破坏。搞清了吊环的应力分布后,从设计、材料、工艺三方面进行综合改进:①结构设计上,通过改变小环部几何形状和加大截面,减轻应力集中和降低应力水平;②在材料方面,考虑到可能发生低周疲劳破坏,改用综合机械性能更好的20SiMn2MoVA;③在工艺方面,采用喷丸强化提高疲劳寿命。这些改进已开始收到显著效果,吊环断裂事故得以杜绝。

再如吊卡。在试验轻型吊卡初期,试压时经常出现断裂现象,后经过涂漆法及电测、光弹等实验应力分析,搞清了吊卡的应力集中情况,加大了危险截面处的过渡圆弧,再加上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有效地解决了试压断裂问题。

公锥攻关过程,当确定打捞扣的强度是导致早期失效的主要矛盾时,除了在材料上进行了改革外,以后又改进了打捞扣的形状、尺寸,变细扣为锯齿形粗扣,使公锥寿命有了进一步提高。

总之,在基础零部件攻关时,必须综合考虑结构、材料、工艺。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改变零件的形状、尺寸来提高其失效抗力较之改革材料和工艺更为有效。而当设计结构的改善受到限制时,零件的应力水平、应力分布和应力状态又要求制造零件的材料和工艺与之相适应。例如几何形状复杂、应力状态较“硬”的零件,要求材料有足够的塑性韧性;带有尖锐缺口的零件,要求材料有较低的缺口敏感度等。由此可见,在提高零件的失效抗力时,零件的结构设计与材料、工艺是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的。

(原载《石油钻采机械通讯》1979年第3期,标题为“开展金属材料强度的研究——提高石油钻采机械质量和寿命”)

作者附言: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除中央和地方的各级领导外,还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各行业遴选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先进科技集体的代表。笔者是以“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的身份出席会议的。

陕西省代表团驻地是西苑饭店。会议期间,在驻地安排了几名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经验交流发言。笔者是发言者之一。本文系根据当时的发言材料整理而成,后来发表于《石油钻采机械通讯》1979年第3期。文中提到的一些成果,如“高强度高韧性结构钢”“无镍低铬无磁钢”“轻型三吊”“液压防喷器”等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