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十世纪初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当代翻译研究借助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翻译语言学派,这个学派也成了翻译研究的众多学派中影响较广、研究人数较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研究分支。翻译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众多,其中奈达的翻译理论是进入中国最早、影响力最大的西方翻译理论。奈达长期从事翻译活动和翻译研究,他的翻译理论也是发展式的,他提出的著名的“对等(equivalence) ”的原则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而功能对等被认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
功能对等即是说翻译是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了力求译文达到这种对等的效果,奈达主张把翻译过程分为分析(analysis)、转换(transfer)、重组(restructuring)、检验(test)四个阶段。在检验阶段,奈达提出了一个“最高层次对等”与“最低层次对等”。“最高层次对等”指的是译文能够达到高度的对等,译文的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的读者在理解和欣赏原文是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最低层次对等”指的是译文能够达到充分的对等,是译文的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的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最高层次对等”与“最低层次对等”形成一个对等的范围,不同类型、不同版本的译文在这个范围内存在一定差异。
与文学翻译相比,能源电力翻译更接近“最高层次对等”。能源电力文本属于科技文体,它的文本内容是准确严密的知识信息,它的文本形式大多具有固定的格式比如专利文件、技术合同、科研论文等。所以能源电力翻译力求达到的对等是知识层面的对等,这比文学翻译所追求的情感的对等容易实现。而且,它的文本形式也可以实现较高层次的对等甚至是同一(identity)。
【例4】 The maximum potential energy E available per tide if all the water falls through a height of R/2 is therefore given by the mass of water (pAR) times the height(R/2) times the acceleration due to gravity (g).(www.xing528.com)
【译文4】如果所有的水都是从高度为的地方落下,那么每次涨潮可利用的最大势能E就是质量(ρAR)乘以高度乘以重力加速度(g)。
译文读者在理解译文4时可以与原文读者在理解例4时做出一致的反应:推导出这个公式。原文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译文越容易与原文达到“最高层次对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