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FX2系列PLC编程元件详解

FX2系列PLC编程元件详解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LC内部有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器件,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运算、处理和存储。这些常开接点、常闭接点在PLC内自由使用,且使用次数不限。FX2型PLC的输入继电器采用八进制地址编号,最多可达128点。断电保持辅助继电器就是用于这样的场合,断电保持是由PLC的内装锂电池支持的。M8002为初始脉冲,只在PLC开始运行时瞬间接通。2)可驱动线圈型特殊辅助继电器,用户驱动其线圈后,PLC作特定动作。FX2系列的特殊软元件见附录。

FX2系列PLC编程元件详解

PLC内部有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器件,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运算、处理和存储。为了把这些元件(如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辅助继电器、状态寄存器、数据寄存器、变址寄存器等)与通常的物理器件区分开,将这些编程元件称为软器件,或者称为“软继电器”。每一个“软继电器”(元件)都有一个线圈和无数个“常开接点”和“常闭接点”供用户编程时使用。在实际使用时,按元件的功能给同一类元件进行了命名,如X表示输入继电器,T表示定时器等,而且每一个元件都有一个地址号。

(一)输入继电器(X0~X177)

输入继电器与PLC的输入端子相连,是PLC接收外部开关信号接口。与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入继电器是光电隔离的电子继电器,其线圈、常开接点、常闭接点与传统的物理继电器表示方法一样,如图2-2左侧所示。这些常开接点、常闭接点在PLC内自由使用,且使用次数不限。FX2型PLC的输入继电器采用八进制地址编号,最多可达128点。

输入继电器必须由外部信号驱动,不能用程序驱动。

图2-2 输入、输出继电器示意图

(二)输出继电器(Y0~Y177)

输出继电器的外部输出接点连接到PLC的输出端子上,是PLC用来传送信号到外部负载的元件,如图2-2右侧所示。每一个输出继电器只有一个外部输出的常开接点,而内部的软接点,无论常开还是常闭,都可以无限次的自由使用。输出继电器的地址编号也采用八进制,即Y0~Y177,最多可达128点。

扩展单元和扩展模块的输入/输出元件号接着其紧靠的单元开始按八进制编号。

输入、输出虽然各自最多可达128点,但总的点数不能超过128点。

(三)辅助继电器(M)

PLC内部由很多辅助继电器,作为中间继电器用于状态暂存、移位等运算,其常开、常闭接点可以无限次的使用。但是,这些接点不能直接驱动外部负载,外部负载只能由输出继电器的外部接点驱动。

辅助继电器的地址编号用十进制表示(除了输入、输出继电器外,其它所有软元件均按十进制编号)。

(1)通用辅助继电器M0~M499(500点)。

系统上电后,其线圈处于OFF状态,即常开接点断开,常闭接点闭合。

(2)断电保持辅助继电器M500~M1023(524点)。

若PLC在运行中发生停电,输出继电器和通用辅助继电器全部成为OFF状态,上电后,这些继电器不能再现停电时的状态。但是,一些控制系统要求保持断电时的状态,并在再次上电时再现出来。断电保持辅助继电器就是用于这样的场合,断电保持是由PLC的内装锂电池支持的。

(3)特殊辅助继电器M8000~M8255(256点)。

PLC内部有许多特殊辅助继电器,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只能使用其接点的特殊辅助继电器,其线圈由PLC自动驱动,用户只可以使用其接点。例如:

M8000为运行监控用,PLC运行时接通。

M8002为初始脉冲,只在PLC开始运行时瞬间接通。

M8012为100ms脉冲,每100ms产生一脉冲。

2)可驱动线圈型特殊辅助继电器,用户驱动其线圈后,PLC作特定动作。例如:

M8030为BATTLED(锂电池欠压指示灯),当锂电池电压跌落时,M8030动作,指示灯亮,表示应该更换锂电池了。

M8033为PLC停止时输出保持特殊辅助继电器。

M8034为禁止全部输出特殊辅助继电器。

M8039为定时扫描特殊辅助继电器。

注:未定义的特殊辅助继电器不可在程序中使用。

FX2系列的特殊软元件见附录。

(四)状态元件(S)

状态元件S是步进顺控程序中的重要软元件,与步进顺控指令STL组合使用。S元件有以下5种类型。

(1)初始状态S0~S9(10点)。

(2)回零S10~S19(10点)。

(3)通用S20~S499(480点)。

(4)保持S500~S899(400点)。

(5)报警S900~S999(100点),可用于外部故障诊断输出。

状态元件的常开、常闭接点在PLC中可以自由使用,且使用次数不限。不需步进顺控时,状态元件S可以作为辅助继电器在程序中使用。

(五)定时器(T)

定时器在PLC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时间继电器,它有一个设定值寄存器(一个字长,16位),一个当前值寄存器(一个字长)以及无数个接点(1位)。对于每一个定时器,其寄存器和接点使用同一地址编号名称,但使用场合不一样,其所指也不同。通常在一个PLC中有几十至数百个定时器,可以用于定时操作。

1.定时器的动作及地址编号

在PLC内定时器是根据内部时钟脉冲累计计时的,时钟脉冲有1、10、100ms三档,当所计的时间到达设定值时,其输出接点动作。定时器可以用用户程序存储器内的常数K作为设定值,也可将数据寄存器D的内容作为设定值。所使用的数据寄存器D应有断电保持功能。定时器的地址编号及其设定值和动作如下。

(1)常规定时器T0~T199(200点),时钟脉冲为100ms,设定值为1~32767(下同),定时时间为0.1~3276.7s。

(2)常规定时器T200~T245(46点),时钟脉冲为10ms,定时时间为0.01~327.67s。

图2-3是常规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图,当驱动输入X0接通时,定时器T200的当前值计数器对10ms时钟脉冲进行累计计数,当此计数值与设定值K123(即十进制数123)相等时,定时器动作,其常开接点接通,即输出接点是在线圈被驱动后的123×0.01s=1.23s时动作。当驱动输入X0断开或发生停电时,计数器及输出接点复位。

注:在子程序或中断程序中,若使用T192~T199,则在执行END指令时计时值会变动。当达到设定值后在执行线圈指令或END指令时,输出接点接通。其它定时器在子程序中不能正确定时。

(3)积算定时器T246~T249(4点),时钟脉冲为1ms,定时时间为0.001~32.767s。

(4)积算定时器T250~T255(6点),时钟脉冲为100ms,定时时间为0.1~3276.7s。

图2-4是积算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图,它与常规定时器的不同之处是,在计数中途若驱动输入X1断开或断电,当前值可保持。当X1再次接通或恢复供电时,计数继续进行,当累计时间为345×0.1s=34.5s时,输出接点动作。

当复位输入X2接通时,计数器及输出接点复位。

上述两类定时器的详细动作如图2-5所示。

2.接点的动作时序与定时精度

定时器在其线圈被驱动后开始计时,到达设定值后,在执行第一个线圈指令时,其输出接点动作,动作时序如图2-6所示。因此,从驱动定时器线圈到其接点动作,其计时精度时间为t=T+T0-a,其中T为定时设定时间(s),T0为扫描周期(s),a为定时器的时钟周期(1、10、100ms的定时器分别对应为0.001、0.01、0.1s)。

图2-3 常规定时器工作原理

图2-4 积算定时器工作原理

图2-5 常规定时器、积算定时器的动作时序

(a)非积算定时器;(b)积算定时器

图2-6 接点动作时序示意图

如果编程时定时器接点指令写在线圈指令之前,在最坏的情况下,定时器的输出接点动作误差为+2T0

当定时器的设定值为零时,在下一扫描周期执行线圈指令时输出接点动作。另外,1ms定时器在执行线圈指令后,以中断方式对1ms时钟脉冲计数。

(六)计数器(C)

1.内部信号计数器

内部信号计数器在执行扫描操作时对内部元件(如X、Y、M、S、T和C)的信号进行计数,其接通时间和断开时间应比PLC的扫描周期稍长。

(1)16位增计数器,设定值为1~32767,有如下两种类型:

通用:C0~C99(100点)。

断电保持:C100~C199(100点)。

图2-7为增计数器的动作过程。X11是计数输入,X11每接通一次,计数器当前值增1。当计数器的当前值为10,即计数输入达到10次时,计数器C0的输出接点接通(ON)。之后即使X11再接通,计数器的当前值也保持不变。当复位输入X10接通时,执行RST复位指令,使计数器当前值复位为0,输出接点也断开(OFF)。计数器的设定值,除了可由常数K设定外,还可间接通过指定数据寄存器来设定,如指定D50,若D50的内容为123,则与直接设定123等效。

(www.xing528.com)

图2-7 增计数器的动作过程

(2)32位双向计数器,设定值为-2147483648~+2147483647,也有如下两种类型:

通用:C200~C219(20点)。

断电保持:C220~C234(15点)。

双向计数器的计数方向(增计数或减计数)由特殊辅助继电器M8200~M8234设定:当特定的M接通(ON)时,对应的C为减计数器;当M断开(OFF)时,C为增计数器。可以直接用常数K或间接用数据寄存器D的内容作为设定值。间接设定时,要使用元件号紧连在一起的两个数据寄存器。

图2-8为增计数和减计数的动作过程,其中X14作为计数输入,驱动C200线圈进行计数操作。当计数器的当前值由-6—→-5(增加)时,其接点接通(置1);由-5—→-6(减少)时,其接点断开(置0)。当复位输入X13接通时,计数器的当前值则为0,输出接点也复位。

图2-8 增计数、减计数的动作过程

2.高速计数器

高速计数器共21点,地址编号为C235~C255。但PLC可用于高速计数器输入的输入端子只有6点(X0~X5)。如果这6个输入端的一个已被某个高速计数器占用,它就不能再用于其它高速计数器(或其它用途)。也就是说,由于只有6个高速计数输入端,最多只能有6个高速计数器同时工作。

高速计数器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它取决于所需计数器的类型及高速输入端子。高速计数器的类型如下:

1相无启动/复位端子C235~C240。

1相带启动/复位端子C241~C245。

1相2输入(双向)C246~C250。

2相输入(A-B相型)C251~C255。

上面所列的均为32位增/减高速计数器。表2-11给出了各个高速计数器对应输入端子的名称。

X6、X7也是高速输入,但只能用作启动信号而不能用于高速计数。不同类型的计数器可以同时使用,但它们的输入却不可公用。

高速计数器是按中断原则运行的,因而它独立于扫描周期,选定计数器的线圈应以连续方式驱动,以表示这个计数器及其有关输入连续有效,其它高速处理不能再使用其输入端子。图2-9表示高速计数器的输入,当X20接通时,选中高速计数器C235,由表2-11可知,C235对应的计数器输入端为X0,所以计数脉冲应连接到PLC的输入端X0而不是X20。当X20断开时,线圈C235断开,同时C236接通,选中计数器C236,其计数脉冲输入端为X1。

注意:不要用计数器输入端接点作计数器线圈的驱动接点。

表2-11 高速计数器(X0、X2、X3:最高10kHz;X1、X4、X5:最高7kHz)

注 U——增计数输入;D——减计数输入;A——A相输入;B——B相输入;R——复位输入;S——启动输入。

图2-9 高速计数器输入

图2-10 C235、C245计数器

下面分别对4类高速计数器加以说明。

(1)1相1输入无启动/复位端高速计数器(C235~C240)。

计数方式及接点动作与前述32位普通计数器相同。作为增计数器时,当计数值达到设定值,接点动作并保持;作减计数器时,达到计数值则复位。1相1输入高速计数器的计数方向取决于其对应标志M8×××(×××为对应的计数器地址号),每个计数器各有一个计数输入端。在图2-10(a)中,X10接通,方向标志M8235置位,C235作减计数;反之作增计数。当X12接通,C235被选中,由表2-11知,C235对X0输入的脉冲信号(OFF→ON)计数。当X11接通,C235复位为0,其接点断开。

(2)1相带启动/复位高速计数器(C241~C245)。

其计数方式与C235~C240类似。C241~C245各有一个计数输入和复位输入,C244和C245还另有一个启动输入。在图2-10(b)中,当M8245为ON时,C245作减计数;M8245为OFF时,C245作增计数。当X14接通,C245像普通32位计数器一样复位。另由表2-11知,C245还可以通过外部输入X3复位,通过外部输入端X7启动。X7接通,C245开始计数;X7断开,C245停止计数。当X15选通C245时,对输入端X2的脉冲计数。

需要说明的是,用寄存器D0设置C245,实际上是用了D1和D0,因为计数器是32位。另外,外部启动X7和复位X3会立即得到响应,而不受程序扫描周期的影响。

(3)1相2输入(双向)高速计数器(C246~C250)。

这些计数器有2个输入端,一个增计数,一个减计数。有的还具有复位和启动输入。现以C246为例说明其动作过程,如图2-11所示。X10接通,C246像普通计数器一样复位。查表2-11知,X0和X1分别是C246的增/减计数端。当X11接通时,选中C246,X0、X1的输入才有效,X0由OFF→ON时使C246增1;X1由OFF→ON时使C246减1。

图2-11 C246计数器

图2-12 C250计数器

图2-12是以C250为例说明带复位和启动端的1相2输入高速计数器的动作过程。查表2-11知,X5、X7为C250的复位和启动输入端,因而C250可由外部复位,而不必一定要用RST指令。X13接通时,选通C250,启动输入X7接通时C250开始计数,X7断开时停止计数。增计数输入为X3,减计数输入为X4。计数方向可由对应的M8×××决定(×××表示计数器的地址号),M为ON时表示减计数,为OFF表示增计数。

图2-13 C251、C255计数器

(4)2相输入(A—B相)高速计数器(C251~C255)。

A相和B相信号决定计数器是增计数还是减计数。当A相信号为ON时,B相输入信号由OFF→ON时为增计数,而B相输入信号由ON→OFF时为减计数。图2-13是以C251和C255为例说明此类计数器的计数过程。X11接通时,C251对输入端X0(A相)、X1(B相)的ON/OFF事件计数。选通信号X13接通时,一旦X7接通,C255立即开始计数,计数输入端为X3(A相)和X4(B相)。X5接通时,C255复位。若在程序中编入虚线所示指令,则X12接通时也能使C255复位。

(5)计数频率。

计数器最高计数频率受两个因素限制。一是各个输入端的响应速度,主要是受硬件的影响,各输入端的最高频率见表2-11。二是全部高速计数器的处理时间,这是高速计数器计数频率受限制的主要因素。因为高速计数器采用中断方式,故计数器用的越少,则可计数频率就越高。如果某些计数器用比较低的频率计数,则其它计数器就可用较高的频率计数。同时工作的各个高速计数器的最大信号频率之总和应低于20kHz。

(七)指针(P/I)

1.分支指令用指针P0~P63(64点)

用于指定分支指令(如CJ、CALL等)的跳转目标。编程时编号不能重复使用。

P63表示跳转至END指令步。

2.中断用指针I0□□~I8□□(9点)

例如,I001表示输入X0从OFF→ON时,执行由该指针作为标号后面的中断程序,并由IRET指令返回。

例如,I610为每隔10ms就执行标号I610后面的中断程序,并由IRET返回。

中断指针必须编在FEND指令后面作为标号。中断嵌套级不多于2级。

(八)数据寄存器(D)

当PLC进行模拟量控制、位置量控制、数据I/O时,需要许多数据寄存器存储数据和参数。每个数据寄存器都是16位,可用两个合起来存放32位数,最高位为符号位。

1.通用数据寄存器D0~D199(200点)

PLC由RUN—→STOP时数据清0。但是,当特殊辅助继电器M8033置1,PLC由RUN→STOP时数据保持。

2.断电保持数据寄存器D200~D511(312点)

无论电源接通与否,PLC运行与否,都不会改变寄存器中的数据,直到被指令改写。在两台PLC作点对点通信时,D490~D509用作通信。

3.特殊数据寄存器D8000~D8255(256点)

这些数据寄存器作监视PLC运行用,参见附录。

4.文件数据寄存器D1000~D2999(2000点)

专门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如数据采集、统计计算、多组扩展等。

(九)变址寄存器(V/Z)

V、Z都是16位寄存器,也可合并处理32位数据(Z为低字),用于修改PLC元件的地址编号。

如图2-14所示为FX2型PLC存储器分配图,其中的数据存储器分为A、B、C三类,电源ON/OFF及PLCRUN/STOP对这三类存储器的影响见表2-12。

图2-14 FX2型PLC存储器分配图

表2-12 电源及PLCRUN/STOP对存储器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