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是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出现的,最初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为PLC,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器控制盘,具有逻辑判断、定时、计数等顺序功能。当时,大规模生产线的控制电路大多是由继电控制盘构成的,这种控制装置可靠性低、体积大、耗电多,改变生产程序则更为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生产效益,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对外公开招标,想用新的控制装置(即PLC)取代继电控制盘。该公司对新型控制器提出了如下要求:
(1)编程简便,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2)维修方便,采用插件式结构。
(3)可靠性高于继电控制盘。
(4)体积小于继电控制盘。
(5)数据可以直接送入计算机。
(6)成本可与继电控制盘相竞争。(www.xing528.com)
(7)输入可为市电。
(8)输出可为市电,要求在2A以上,可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
(9)扩展时原系统变更最少。
(10)可以存储程序,存储容量大于4K。
由上述十项指标可以看出,它具有可编程控制器最基本的功能,所以成为当时各PLC厂商的基本生产规范。1969年,美国的DEC公司制成了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投入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线控制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由此开创了可编程控制器的新纪元。随着半导体技术,特别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LC已广泛使用微处理器作为CPU,输入输出模块和外围电路也采用了中、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PLC已不再仅仅具备逻辑判断功能,还同时具有数据处理、PID调节和数据通信等功能,因此PLC又被称为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但为了与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相区别,有时人们仍然称之为PLC。
1971年,日本开始生产可编程控制器;1973年,欧洲开始生产可编程控制器;1974年,我国也开始研制可编程控制器。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容错控制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PLC的数量、型号、品种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市场销售年增长率高达44%。PLC已经成为工业自动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