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齿轮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1960年以前我国直接应用苏联ГOCT 1643—1946标准。1958年开始着手此项工作,在分析、研究和验证苏联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于1960年相继发布了JB/T 110—1960、JB/T 179—1960等机械工业通用齿轮标准。接着又先后对锥齿轮、蜗杆蜗轮、切齿机床、齿轮刀具及量具等发布了标准和指导性文件。20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颁布国家标准,如GB/T 1356—1978、GB/T 1357—1978、GB/T 2363—1980等。1985年7月由原国家标准局批准,正式成立了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这标志着我国齿轮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按照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根据ISO 1328:1975制定了JB/T 179—1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制》,于1988年修订调整为GB/T 10095—1988,并制定了与精度标准配套应用的检验标准GB/T 13924—1992《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规范》。此外,还先后制定、修订完成了GB/T 10225—1988《小模数锥齿轮精度》、GB/T 2363—1990《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和GB/T 15753—1995《圆弧圆柱齿轮精度》等各类齿轮的精度标准。
由于1992~1998年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又陆续制定、修订并发布了ISO 1328两项标准和ISO/TR 10064四项技术报告,按照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我国于2001年、2002年、2008年制定、修订了两项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GB/T 10095.1—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等同ISO 1328-1:1995,代替GB/T 10095.1—2001)与GB/T 10095.2—2008《圆柱齿轮 精度制 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等同ISO 1328-2:1997,代替GB/T 10095.2—2001);四项与之相应的圆柱齿轮精度检验实施规范的指导性技术文件:GB/Z 18620.1—2008《圆柱齿轮 检验实施规范 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的检验》(等同ISO/TR 10064-1:1992,代替GB/Z 18620.1—2002)、GB/Z 18620.2—2008《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径向跳动、齿厚和侧隙的检验》(等同ISO/TR 10064-2:1996,代替GB/Z 18620.2—2002)、GB/Z 18620.3—2008《圆柱齿轮 检验实施规范第3部分:齿轮坯、轴中心距和轴线平行度的检验》(等同ISO/TR 10064-3:1996,代替GB/Z 18620.3—2002)及GB/Z 18620.4—2008《圆柱齿轮 检验实施规范 第4部分:表面结构和轮齿接触斑点的检验》(等同ISO/TR 10064-4:1998,代替GB/Z 18620.4—2002),作为齿轮精度设计与检验的基本依据。(www.xing528.com)
目前,我国已拥有包括:齿轮术语、代号、图样、齿廓精度、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检验实施规范、装置验收等近百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大多数齿轮技术标准均已与国际标准接轨,等效或等同采用了ISO标准,达到了国际通用技术水平;有关齿轮术语、代号、精度、设计计算、试验与检验方法等基础标准,广泛采用了ISO和先进工业国家标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齿轮制造技术、测量技术以及齿轮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