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渗析过程的传质方程简述

电渗析过程的传质方程简述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渗析的传质过程主要由对流传质、扩散传质和电迁移传质等部分组成。离子在隔室主体溶液和扩散边界层之间的传递,主要靠流体微团的对流传质。离子在膜两侧的扩散边界层中主要靠扩散传质。电渗析过程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稳态条件下,ΔJ=0。

电渗析过程的传质方程简述

电渗析的传质过程主要由对流传质、扩散传质和电迁移传质等部分组成。离子在隔室主体溶液和扩散边界层之间的传递,主要靠流体微团的对流传质。离子在膜两侧的扩散边界层中主要靠扩散传质。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是靠电迁移传质。其中扩散传质是控制电渗析传质速率的主要因素。

1.对流传质 包括因浓度差、温度差以及重力场作用引起的自然对流和机械搅拌引起的强制对流传质。若只考虑强制对流,离子i在x方向,即垂直于膜面方向上的对流传质速率为:

式中:Ji(c)——离子i在x方向上的对流传质速率,mol/(cm2·s);

Ci——溶液中离子i的浓度,mol/cm3

Vx——流体在x方向上的平均流速,cm/s。

2.扩散传质 若溶液中某一组分存在着浓度梯度时,必然存在着化学位梯度。在该化学位梯度的作用下离子i在x方向上的扩散速率为:

式中:Ji(d)——离子i在x方向上的扩散速率,mol/(cm2·s);

Ui——溶液中离子i的淌度,mol·cm2/(J·s);

——离子i在x方向上的化学位梯度,J/(mol·cm)。

根据实际溶液离子i的化学位以及能斯特—爱因斯坦方程,由式(7-2)可以得到式(7-3)。

式中:fi——离子i的活度系数,对于理想溶液fi=1。式(7-3)扩散速率则转变为Fick第一定律的形式:

3.电迁移传质 当存在电位梯度时,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由于正负离子带相反符号的电荷,其运动方向相反。因此,正负离子在x方向上的迁移速率分别为:

式中:C+、C-——正负离子的浓度,mol/cm3

——正负离子的化学淌度,cm2/V·s;

φ——电位,V。

对于理想溶液,淌度与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能斯特—爱因斯坦方程来描述:

式中:D+、D-——正负离子的扩散系数,cm2/s;(www.xing528.com)

z+、z-——正负离子的价数;

F——法拉第常数。

将式(7-7)、式(7-8)代入式(7-5)、式(7-6),得

若以Zi表示正负离子的代数价,以上两式可以写成:

4.Nenst-planck离子渗透速率方程 对于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的传质过程,可以近似认为是垂直于膜面x方向上的传质。描述离子在流体对流、化学位梯度、电位梯度影响下,离子在电渗析过程中一维的Nenst-planck方程,即离子在x方向上的传质速率为:

式中:Ji——离子i在膜内的传质速率,mol/(cm2·s);

Di——离子i在膜内的扩散系数,cm2·s;

Ci——离子i在膜相中的浓度,mol/cm3

fi——离子i在膜相中的活度系数,mol/cm3

Vi——在离子交换膜微孔中,液体重心的运动速度,cm/s。

电渗析过程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稳态条件下,ΔJ=0。

在离子交换膜中,各种离子满足电中性条件,即

式中:zi——离子i的代数价;

Ci——离子i在膜内的浓度,mol/cm3

C——膜中固定活性基团的浓度,mol/cm3

ω——膜中固定活性基团的电荷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