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故障的性质确定后,要根据不同的故障,选择适当的方法测定从电缆一端到故障点的距离,这就是故障测距。由于各种仪表都只能达到一定的精度,加上铺设路径与丈量路径有出入等影响,测距所标定的故障位置与实际故障点总有些偏离,通常只能借以判断出故障点可能的地段。因此,测距又称“粗测”,为找到确切的故障点往往要配合其他手段进行“细测”,这就是故障定点。常用的测距方法有以下两种。
1.直流电桥法
直流电桥法是至今仍广泛应用的一种测距方法。它是基于电缆沿线均匀、电缆长度与缆芯电阻成正比的特点,将电缆短路接地,故障点两侧的环线电阻引入直流电桥,测量其比值。由测得的比值和电缆全长,可算出测量端到故障点的距离。直流电桥法测量原理图如图6-3所示。图中RL是电缆全长的单芯电阻,RX是始端到故障点的电阻。
图6-3 直流电桥法测量原理图
a)组成的单臂电桥 b)故障电缆回路
电桥法有多种接线,普遍使用的是缪雷环线法。对低电阻性接地用低压缪雷环线法,电源电压不超过1kV;高电阻性接地用高压缪雷环线法,电压可达数千伏甚至上万伏。普通的单臂和双臂电桥,多数外接数十伏到数百伏的直流电源,以2~3kΩ作为划分高阻和低阻的界线是适当的。因为这时恰能得到电桥测量所必需的10~50mA的测量电流,电桥足够准确。电阻大于3kΩ,则电桥灵敏度不够,显然,要增大电流,方法不外乎是提高电压或降低电阻。降低电阻的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提高电压就是高压缪雷环线法,它与低压缪雷环线法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仪器能承受高压。
(1)单相接地故障的测量
缪雷环线法测量单相接地故障原理示意图如图6-4所示。
图6-4 缪雷环线法测量单相接地故障原理示意图
M—比例臂 R—可调测量臂电阻 Rf—检流计灵敏度调整电阻 G—检流计
将电桥的测量端子X1和X2分别接往故障缆芯和完好缆芯,这两芯的另一端用跨接线短接构成环线。于是电桥本身有两臂(比例臂M和测量臂R),故障点两侧的缆芯环线电阻构成另两臂。当电桥平衡时,则故障点的距离为
式中 X——从测量端到故障点的距离;
L——电缆长度(m);
R——测量臂电阻(Ω);
M——比例臂电阻(Ω)。
(2)两相短路或短路接地的故障测量
两相短路并接地的故障测量方法与单相接地基本相同。两相短路时的测量电流不经过地线成回路,而是经过相间故障点成回路。故障相缆芯接往电桥,其中一相的末端与完好相短路构成环线,测量两相短路或短路接地故障接线图如图6-5所示,接入电桥X1和X2端子上,另一相与电池DC串接。当电桥平衡时,同样可由计算单相接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到故障点的距离X。当两相在不同点接地造成短路时,可调换跨接线,分别测出它们的故障点。
图6-5 测量两相短路或短路接地故障接线图
a)两相短路 b)两相在不同点接地造成短路
(3)三相短路或短路并接地的故障测量
用电桥法测量三相短路或短路并接地的故障时,必须借助于辅助线。如附近有完好的平行电缆线路,可用其一根缆芯作辅助线,在末端与故障缆芯任一相(常取绝缘电阻最低的)短路构成环线,测量方法与上述单相接地和两相短路的测量方法相同。如没有平行线路,应布设临时线作辅助线,用临时线测量三相接地故障接线示意图如图6-6所示。临时线可用低压塑料二芯线,一芯与阻值较大的比例臂(M)串联,另一芯接到检流计,这样做测量误差小些。对临时线无严格要求,只需测出其电阻值。接线时,应将临时线的两线芯的另一端同时接往缆芯中绝缘电阻最低的一相,不要在两线芯连接好后再用短线接往缆芯,因为这样等于接长了电缆而带来误差。当电桥平衡时,故障点的距离为
图6-6 用临时线测量三相接地故障接线示意图
式中 r——临时线单边电阻值(Ω)。
如果三相电缆芯不在同一点接地短路,同样可用上述方法对每一根进行测量,找出它们的故障点。
(4)高阻性故障的测量
1)低压电桥测量。用低压电桥测量高阻性故障必须首先将高电阻烧穿为低电阻。现场常采用高压直流烧穿法,其接线与泄漏电流相同。用直流烧穿法可避免无功电流,仅供给流经故障点的有功电流,从而大大减小试验设备的体积,适于现场应用。烧穿开始时,在几万伏电压下保持几毫安至几十毫安电流,使故障电阻逐渐下降。此后,随电流的增加应逐渐降低电压,使在几百伏电压下保持几安电流。在整个烧穿过程中电流应力求平稳,缓缓增大。由于用直流烧穿法较泄漏电流试验的电流大,限流电阻不便使用,可以将操作回路的过电流保护调整到满足要求,注意试验设备容量要足够大,以免损坏。为避免给声测法定点带来困难,故障点对地电阻不宜降得太低,1kΩ左右即可。
2)高压直流电桥测量。对稳定性的高阻性接地故障,当采用高压直流电桥测量时,仍然使用惠斯登电桥原理。高压直流电桥测量高电阻接地故障接线示意图如图6-7所示,只是结构上采用了滑线电阻R2,调节滑动点c,使电桥平衡。由于滑线电阻的总数值是固定的,可使其为常数,从而简化了计算,可由滑动点的位置直接得出到故障点的距离占电缆线路全长的比例。
图6-7 高压直流电桥测量高电阻接地故障接线示意图
当电桥在c值等分处达到平衡时,故障点的距离为
式中 R——滑线电阻的读数;
L——电缆线路全长;
K——滑线电阻等分数。(www.xing528.com)
使用高压直流电桥要注意安全,对非试验相的缆芯必须接地,以防产生感应高电压。高压直流电桥只适用于测量稳定性接地故障,不适于电缆在高压直流下内部有放电的情况,因为这时电流忽大忽小,间歇性增高,甚至内部闪络击穿使电流剧增,不但测量难以进行,还会损坏检流计。所以,接入电流表A监视电流,使测量电流稳定在10~20mA。
2.脉冲法
脉冲法能较好地解决高阻和闪络性故障的探测问题,而且不必过多地依赖电缆长度、截面等原始资料,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脉冲法的测试仪器的基本探测原理是将电缆认为是均匀长线,应用行波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观测脉冲在电缆中往返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到故障点的距离。
(1)低压脉冲法
低压脉冲法是向故障电缆发射低压脉冲的测距方法,可以用来探测断线和低阻短路故障。低压脉冲法基本接线示意图和波形图如图6-8所示。
图6-8 低压脉冲法基本接线示意图和波形图
由探测器发出的脉冲将沿缆芯以流速v传播,当它到达一个阻抗变化点(如分支、接头、故障点或终端)时,便发生反射,反射脉冲为
Uf=mUt (6-5)
式中 Ut——入射波电压;
Uf——反射波电压;
m——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m的数值由下式决定
式中 Zc——电缆线路波阻抗;
Z——电缆节点阻抗。
由式(6-6)可知,短路时Z=0,m=-1,则Uf=-Ut,即意味着反射脉冲为负极性,或称负反射;断线时Z=∞,m=1,则Uf=Ut,形成正反射。终端和断线情况一样为正反射。
将发射脉冲和反射脉冲都送到示波器显示,测量发射脉冲和反射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考虑到这是脉冲在X段缆芯上往返一次的时间,则得
式中 v——脉冲波传播速度(m/s);
Tx——脉冲波至故障点发射和反射往返时间(s)。
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v决定于单位长度电缆的电容和电感,即:
式中 L0——单位长电缆电感值;
C0——单位长电缆电容值。
电缆的波速约为光速的一半左右,为了准确计算,必须查明电缆的L0和C0值,或直接测量。低压脉冲法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测量高阻性故障和闪络性故障,因此,低压脉冲法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2)高压闪络法
对于高阻性短路或接地故障及闪络性故障,由于故障点电阻较大,此点的反射系数m很小或几乎等于零,用低压脉冲法测量时,故障点的反射脉冲幅度很小或不存在反射,因而仪器分辨不出来。而用高压闪络法(如电缆故障闪测仪)对这种故障进行测量,可取得满意的效果。高压闪络法是一种无需烧穿故障点的测距方法,应用日渐广泛。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直流闪络法,此方法记录的波形是冲击电压波形。
直流闪络法适用于闪络性故障和伴有闪络的高阻性故障。直流闪络法接线示意图如图6-9所示。测量时,由直流高压发生器产生一负极性的直流高压,加在故障相电缆芯线上,当电压升高到一定数值时,电缆故障点产生闪络放电,故障点瞬间被电弧短路,故障点便产生一跳变电压波在故障点和测量端之间来回反射。将示波器经隔直流电容C和电阻R1、R2组成的分压器接于电缆首端。直流闪络法测量波形图如图6-10所示。由于跳变电压波在一个周期内在故障点和测量端之间往返两次,因此,故障点到测量端的距离为
图6-9 直流闪络法接线示意图
式中 Tx——跳变电压波在一个周期内由故障点到测量端的行走时间。
图6-10 直流闪络法测量波形图
a)理想波形 b)实测快扫描波形 c)实测慢扫描波形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触发扫描的延迟,因此,常取所测波形中下降沿开始的一个周期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