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极不均匀电场下的放电过程分析

极不均匀电场下的放电过程分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总是先发生局部放电,即电晕放电,而后随着外施电压的增大,整个间隙被击穿。不均匀电场的形式很多,绝大多数为不对称电场,少数为对称电场。放电所发出的亮光犹如日月的晕光,故称为电晕放电。因此,应力求避免或限制电晕放电。

极不均匀电场下的放电过程分析

上面用均匀电场阐述了气体放电理论和其放电发展过程。均匀电场中,流注形成,放电达到自持,间隙初击穿。但对于不均匀电场,情况就不同了。而工程实际中碰到的空气间隙往往是长间隙,属于不均匀电场。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总是先发生局部放电,即电晕放电,而后随着外施电压的增大,整个间隙被击穿。不均匀电场的形式很多,绝大多数为不对称电场,少数为对称电场。不对称电场的典型代表为尖—板电极;对称电场的典型代表为尖—尖电极。下面结合这些典型电场来讨论电晕放电及极性对击穿电压的影响。

1.电晕放电

在极不均匀电场的气隙中,随着外施电压的升高,大曲率电极(尖电极)附近电场将先达到足以引起剧烈游离的数值,于是间隙在这一局部区域形成自持放电。当外加电压不再增加时,由于间隙中其余区域的电场强度较小,所以放电就局限在电极附近的小范围内。放电所发出的亮光犹如日月的晕光,故称为电晕放电。开始发生电晕的电压称为起始电压,产生电晕时,电极表面的临界场强称为电晕的起始电场强度。

产生电晕时,电极周围有放电的吱吱声,还会在空气中产生臭氧和氧化氮等气体,同时在回路中有电流流过,被称为电晕电流,这具有断续的高频脉冲性质。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电晕要引起能量的损耗,并产生高频电磁波,干扰通信,还可能引起化学腐蚀。因此,应力求避免或限制电晕放电。

2.极性效应

无论尖电极的性质如何,间隙的游离总是从尖电极附近开始,但以后的过程与尖电极的极性有很大关系,即放电有极性效应。因游离产生的带电粒子运动情况不同,电子向阳极运动十分迅速,而正离子则滞留于原来的位置(尖极附近),形成空间电荷,它们对不同极性的尖电极附近的电场影响不同。

当电极为正尖—负板时,如图1-14所示,尖电极附近的正空间电荷削弱了紧贴尖极附近的电场强度,使流注难以形成,也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但空间正电荷却加强了朝向极板方向的电场,使电晕放电易于向前发展。当流注一形成,就迅速向前发展,从而又加强了朝向极板方向的电场,所以其击穿电压比负尖—正板的击穿电压低得多,而电晕起始电压却比负尖—正板高。

当电极为负尖—正板时,如图1-15所示,尖电极附近正空间电荷加强了尖极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使流注易于形成,也即易于形成电晕放电。但空间正电荷却减弱了朝向极板方向的电场强度,因此电晕被压缩在尖极附近,使放电不易发展。

尖—尖电极间的击穿电压介于极性不同的尖—板电极之间。这是因为尖—尖电极一方面有正尖极,放电易于发展,所以其击穿电压比负尖—正板的低;另一方面尖—尖电极有两个强电场区域,而使间隙中电场分布变得均匀了,因此尖—尖电极间的最大场强比尖—板电极间的低,从而其击穿电压又比正尖—负板的高。(www.xing528.com)

978-7-111-38028-3-Chapter01-19.jpg

图1-14 正尖—负板间隙中空间电荷对外电场的畸变作用

1—外电场 2—畸变电场

Eex—外电场Esp—空间电荷的电场

978-7-111-38028-3-Chapter01-20.jpg

图1-15 负尖—正板间隙中空间电荷对外电场的畸变作用

1—外电场 2—畸变电场

Eex—外电场Esp—空间电荷的电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