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交易市场与组织失灵问题优化方案

工程交易市场与组织失灵问题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否则,就会出现所谓“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影响到交易方式的设计。在设计工程交易方式的过程中,有必要注意到“市场失灵”的问题,并通过建立保障机制设计,包括交易机制设计、交易合同条件设计、激励机制设计等,来完善交易方式。

工程交易市场与组织失灵问题优化方案

交易的总费用作为设计交易方式的依据,其前提条件,一方面是建设市场充分发育、市场机制十分健全和完善,信息传递高效、准确;另一方面是合同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工程,工程的环境确定,干扰因素较少。否则,就会出现所谓“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影响到交易方式的设计。

1.工程交易的“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以市场作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来推动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推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市场信号较为准确、灵敏,市场机制较为完善、有效。但无论如何健全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总会存在某些固有的不足或缺陷,即“市场失灵”。如市场机制往往具有短期性和盲目性,又如,工程交易过程中,某些招标人(业主/项目法人),追求的仅是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并根据该报价作为选择中标人的主要依据。这在建设市场充分发育,以及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十分完善的条件下,是可行的、有效的。如在一些国际工程中,就是这样做的,这也就是所谓最低报价中标原则。然而,对正在培育和发展中的建设市场,以及建设行业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低下的环境下,采用最低报价中标原则的风险是极大的。

一般而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依靠价格机制发挥作用,能不断地提高交易效率,但在现实市场运行中面临着高昂的交易成本。如上文提到的“最低报价中标”,当所选择的承包人能力低下、信用缺失,甚至另有预谋时,对工程业主/项目法人会面临种种风险,如工程进度拖延、工程质量马虎,甚至经常出质量事故;工程变更和工程索赔申请不断,甚至以种种理由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故意要挟等,这就出现了“市场失灵”,或说发包人面临很大的“道德风险”。而要矫正这种“市场失灵”或减轻这种“道德风险”,发包人就有必要花较大的代价对投标人资质、能力、信用状况、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为之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某一具体的工程项目,采用DBB模式,当标段分得较多时,一般而言,用于对投标人进行调查分析的费用会较高,用于交易过程中协调的费用也会较高。

在设计工程交易方式的过程中,有必要注意到“市场失灵”的问题,并通过建立保障机制设计,包括交易机制设计、交易合同条件设计、激励机制设计等,来完善交易方式。(www.xing528.com)

2.工程交易的“组织失灵”

在工业企业中,为矫正“市场失灵”,降低工程交易成本,常采用一体化(设立子公司)的方式来解决。但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又将促使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内部为强化企业管理职能,必须增设管理机构,由此产生较高的管理费用;同时因管理层级增加,管理链条拉长,极易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使管理效率降低。此外,由于管理幅度过宽而难以了解和评价各部门员工的相对贡献,各种“搭便车”和“偷懒行为”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这就是“组织失灵”。

在工程建设中,为矫正“市场失灵”,降低工程交易成本,通常可用工程总承包等交易方式,采用这种组织措施后,业主/项目法人仅需组织一次施工招标,面对一个施工总承包人,对投标人的调查分析费用和交易过程中的协调费用会有明显的降低。但对工程总承包这种交易方式,总承包商一般而言总是要将部分工程对外分包,此时,对业主/项目法人的项目管理而言,委托代理链增加,项目管理信息传递效率降低、项目管理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加大,并导致业主/项目法人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控效率的降低和监控成本的增加。工程项目越大,这种情况就越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