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度理论:内在与外在制度的区别与作用

制度理论:内在与外在制度的区别与作用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所谓制度安排,是指管束特定行动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柯武刚、史漫飞根据制度的起源不同,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柯武刚、史漫飞认为,规则(制度)或者规则体系靠人类的长期经验而形成。制度为节约交易费用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交易费用的节约是市场秩序稳定有序的主要标志。制度是一种限制,制订制度的目的也在于限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必然会使市场秩序搞乱,显然,制度的限制或约束是必要的。

制度理论:内在与外在制度的区别与作用

1.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制度是经济学中用得最广泛的词之一,然而不同经济学家对它的定义不完全统一。新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Veblen)、康芒斯(Commons)、舒尔茨、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C.North)等认为,制度无非是规范个人行为的各种规则和约束;柯武刚、史漫飞(德)认为,制度是广为人知的、由人创立的规则,它们的用途是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它们总是带有某些针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

显然,在经济学家看来,制度无非是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各种规则和约束。

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是与制度关系密切的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所谓制度安排,是指管束特定行动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如工程项目中的签订合同,就是一种制度安排,用以规范合同双方的行为。所谓制度结构,是指某一特定对象中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此处的特定对象,可以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也可以是一项具体的活动,如生产、工程项目等。

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制度进行分类。

(1)舒尔茨1968年初步将制度分为4类:①用于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②用于影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③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之间联系的制度;④用于确立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框架的制度。

(2)柯武刚、史漫飞根据制度的起源不同,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所谓内在制度是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而外在制度是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

(3)诺思将制度分为正式约束(或制度)与非正式约束(或制度)两种类型。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而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形成的、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2.制度的形成

制度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途径,即制度的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

(1)制度的自发演进。柯武刚、史漫飞认为,规则(制度)或者规则体系靠人类的长期经验而形成。人们也许曾发现过某些能更好地满足他们欲望的安排,如,向约见的人问好的习惯可能已被实践证明是有用的。有用的规则若被足够多的人采用,并形成足够量遵守该规则的人群,该规则就会变成一种传统被长期保持下去,结果它就会通行于整个共同体。(www.xing528.com)

(2)制度的人为设计。区分制度形成的自发演进还是人为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意识是否在其中起作用。

在实际制度形成过程中,完全自发演进的制度和完全人为设计的制度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制度是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3.制度的功能

制度之所以被人们选择和创造出来,主要在于它(们)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归纳起来,在经济活动中,制度的功能主要有:

(1)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制度为节约交易费用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交易费用的节约是市场秩序稳定有序的主要标志。当交易成本很高时,意味着资源遭到浪费。

(2)制度为合作创造条件。制度的一个功能是使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变得更易理解和更可见,从而不同个人之间的协调也就更易进行,以此增进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往。

(3)制度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个人的习惯行为逐渐形成制度化的惯例,它们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源自其所具有的信息功能,即它们能有效地处理提供给当事人的信息,减少日常行为中所包含的计算量。

(4)制度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总是希望收益最大化,因而总是寻找能达到最大化的决策、信息和途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最大化的努力与结果之间、人们的希望与现实之间总存在差距,有时差距还可能较大。这一现象的产生,如果抽象掉其他因素,则主要是制度方面的原因,即制度能否对人的行为给予激励以及激励程度的大小。

(5)制度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制度是一种限制,制订制度的目的也在于限制。经济学家曾假定,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和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由此可见,如果仅双方签订了合同,但未来的结果仍然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必然会使市场秩序搞乱,显然,制度的限制或约束是必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