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捻纱的结构特点及捻度计算方法

自捻纱的结构特点及捻度计算方法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捻纺特有的加捻作用使其成纱结构有别于其他任何一种纺纱方式,自捻纱的捻度分布特点形成了其纱线结构特点。所以自捻纺的适纺线密度范围相当大。在求得单纱条捻度的条件下,如何求出自捻纱的捻度?

自捻纱的结构特点及捻度计算方法

自捻纺特有的加捻作用使其成纱结构有别于其他任何一种纺纱方式,自捻纱的捻度分布特点形成了其纱线结构特点。

1.单纱条的捻度及其分布 一般工艺上掌握的捻度,实际上是一种捻度平均值,是指半个周期长度内的总捻数,称为半周期捻数。

单纱条在前罗拉与搓捻辊之间(图5-7的U区)获得的半周期捻数T可按单纱条的直径计算:

式中:h——搓捻辊动程(在搓捻辊输出半周期长度单纱条期间的横动路程),cm;

d——单纱条直径,cm;

p——单纱条截面的圆周长度,cm。

搓捻辊对单纱条所加的捻度在进入搓捻辊和汇合导纱钩之间(图5-7的V区)时,被反向捻回抵消了一部分。因此,实际进入导纱钩时所得捻数要少于式(5-1)计算值,下面简要说明这一点。根据研究,可得出进入汇合导纱钩并由导纱钩输出纱条上半周期的总捻回数T为:

式中:U——喂入段长度,cm;

V——输出段长度,cm;

L——自捻纱的周期长度,即搓捻辊往复一次纱条通过的长度,cm。

当U→∞,V→0时,纱条的捻度最大,T的极限值Tmax为:

事实上,U在5cm左右,V在1.5cm左右,所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如果把L看作变数,取T对L的偏导数并使它等于0,可得,这时T值最大:

理论加捻效率η:

即进入汇合导纱钩的单纱条半周期捻数为:,其值小于

在T的表达式中,如U、V、L和h不变,唯一影响T值的自变量是p。而(Tt为纱条线密度),所以:

(www.xing528.com)

上式中的K值即可看做是自捻纱的捻系数,但在搓捻机构中,纱线捻系数K在生产中会保持在一个恒定水平上,不必像环锭纺那样在纱线线密度改变时,去调整前罗拉转速和锭子速度之间的比值。所以自捻纺的适纺线密度范围相当大。

2.自捻纱的捻度 关于单纱捻度的分布已如前述,因搓捻辊的速度在往复过程中两头慢、中间快,所以使捻度两头少、中间多。自捻纱的捻度分布与单纱捻度分布是一致的。因为自捻纱是靠单纱退捻力矩的作用而自捻成纱的,单纱的退捻力矩越大,自捻纱的反向退捻力矩也越大。

在求得单纱条捻度的条件下,如何求出自捻纱的捻度?现介绍以下近似方法:

设单纱的捻系数α大致与自捻纱相等,并令单纱条捻度为t,自捻纱捻度为T;单纱条的线密度为Tt1,自捻纱的线密度为Tt2,则:

所以:

因纱条的直径与线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两者捻度之比等于两者直径的反比。假定自捻纱的断面接近圆形,密度和单纱条相同,则自捻纱的截面积约为单纱条的2倍,即:

所以:

实际的自捻纱捻度等于(1/1.4)~(1/1.5)乘以单纱条的捻度。

3.自捻股线的结构和捻度 图5-9(a)所示为自捻纱原来的结构;图5-9(b)所示为追加捻度时的状态;如按上半部的S捻追加捻度后,则上半部S捻增加,下半部Z捻被抵消而退捻;如继续追加捻度,直至全部退掉Z捻,使下部两根单纱完全呈现并列的状态,如图5-9(c)所示,这种状态叫作“对偶”,达到这个阶段所需要的追加捻度,称为对偶捻度;继续再追加捻度的结果,如图5-9(e)所示的状态,这时纱的捻向都成为S捻;追加捻度的最后结果如图5-9(d)所示的状态。捻度分布有改善,具备了织造的条件。

图5-9 自捻股线的形成

自捻股线有三种捻度,即单纱捻度、自捻捻度和追加捻度(其中还包括对偶捻度)。根据国外经验,追加捻度Ta(每米捻度):

式中:Tt——自捻股线的线密度。

根据国内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