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细纱机适纺化纤纱的牵伸工艺原则是:重加压、紧集合、强控制。这些对中长化纤自捻纺纱机上的牵伸工艺控制,包括超大牵伸工艺的控制也是适用的。
(一)胶辊加压与胶圈钳口
在环锭细纱机上纺中长化纤,由于纤维长度长,牵伸过程中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致使牵伸力较大,因此,胶辊加压应较纺棉纤维时适当增大,以保证钳口下牵伸力与握持力相适应。
为了实现强控制,除增加牵伸罗拉上的胶辊加压外,还应相应减小前牵伸区一对胶圈钳口的隔距。但纺中长化纤时,如果牵伸力过大,罗拉加压不能与之相适应时,胶圈钳口只能稍大,以减小牵伸力,这不利于加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增大各列罗拉上胶辊的加压,就有可能采用较小的胶圈钳口,以组成在牵伸过程中对纤维运动的强控制。
国内有工厂的试验表明,在中长化纤超大牵伸自捻纺的牵伸装置上,适当增加胶辊加压与减小胶圈钳口,以加强在牵伸过程中对纤维运动的控制,能提高成纱品质。
(二)罗拉中心距
为了加强对纤维运动的控制,在罗拉钳口的握持力足够的前提下,罗拉中心距可偏小掌握。一般中后牵伸区的罗拉中心距应比纤维长度大10~15mm,前牵伸区有双胶圈控制,主要应考虑浮游区长度。因为自捻纺纱机的前罗拉直径较大(35~40mm),其后面还要装集合器,所以浮游区长度常在20mm以上。
据报道,采用120倍左右的超大牵伸,所纺纤维长度为65mm的涤/腈混纺条时,前、中、后区牵伸罗拉中心距分别由78mm×80mm×80mm改为75.5mm×75mm×78mm,条干质量与断头情况均有改善。且在同样牵伸条件下,仅将罗拉中心距改为76mm×75mm×80mm,用以纺71mm长度的纯涤纶,由于相对地缩小了罗拉中心距,增强了对纤维运动的控制,布面条干有显著改善。
(三)牵伸分配与总牵伸倍数
中长化纤自捻纺纺制的自捻纱,线密度大多在(14.8tex×2)~(18.5tex×2)。若采用超大牵伸,总牵伸倍数宜选在120左右。若小于这个数值,对牵伸过程或许略为有利,但前纺设备的供应会由于条子定量太轻而偏紧。如果在纺上述范围的纱时,总牵伸倍数比120大得过多,则成纱质量将会有所下降。120倍左右的总牵伸分配如下。
1.前区牵伸不大于20倍 因为在自捻纺纱机上是采用条子直纺细纱的超大牵伸,被牵伸纱条截面变化大,无捻纱条在牵伸区中运行速度又高,纤维较易在纱条横向扩散,仅靠集合器局部约束,在牵伸过程中边纤维还会向外分离,前牵伸区牵伸倍数越大,则这种趋势越明显。自捻纺纱机上有8~12根纱条在一个牵伸区内进行集体牵伸,相邻两根牵伸须条之间的距离只有18~20mm,有的甚至更小,因此,扩散的边纤维很容易搭入相邻的须条中,形成所谓搭桥纤维。这种搭桥纤维有些可能被前罗拉出口处的分纱器所“拆除”,但有些就可能导致断头。在纺膨体腈纶的超大牵伸自捻纺纱机上,曾试过26倍的前区牵伸,几乎绝大部分须条上都出现搭桥纤维难以正常纺纱。
另外,从成纱质量来看,将前区牵伸倍数限制在20倍以内也是有利的。有的纺织厂进行了有关的对比试验。一个方案是前区牵伸20.8倍,总牵伸125倍;另一个方案是前区牵伸17.5倍,总牵伸106倍,中后区牵伸倍数都是1.56×3.88,纺18.5tex×2涤/黏中长自捻纱。在纺出自捻纱捻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17.5倍前区牵伸所纺自捻纱的单纱强力比20.8倍纺出的要提高17%左右,其条干不匀率也有所降低。
从成纱品质与纤维搭桥情况来看,前区牵伸倍数一般是偏小掌握为好。但从整个技术经济效益来看,为了不使总牵伸倍数小于120,前区牵伸还是不要比20小得太多为佳。
2.中区牵伸倍数一般采用1.5倍左右 适当增加中区牵伸,在总牵伸倍数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前区牵伸,对整个牵伸过程有利。有的厂也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前中区的牵伸倍数分别用21.8×1.35、19.4×1.41、17.5×1.56三个方案。其他条件相同,纺纱条干及其他质量指标均以后者为好。
3.后区牵伸一般采用4倍左右 当纺纱线密度减小时,除了适当减轻条子定量外,还可以适当提高中后区的牵伸倍数。但后区牵伸倍数是影响成纱中长片段不匀的主要原因,即使后区采用单下胶圈控制纤维,其牵伸倍数也应控制在5.5倍以下。
如果中长化纤自捻纺纱机采用粗纱喂入,则一般只需两个牵伸区,后区牵伸通常在1.5以下,前区可以高达25倍左右。若是利用原有的四罗拉超大牵伸装置,则牵伸条件更好。但也可拆除后面一对牵伸罗拉,改为两个牵伸区,牵伸装置的传动设计,特别是牵伸变换齿轮的设计,应考虑到这些情况。SFA501型自捻纺纱机若采用粗纱喂入,可用两个牵伸区,牵伸倍数可调范围为24.25~42.23;若用条子喂入,则采用四罗拉三牵伸区的超大牵伸,牵伸倍数可调范围为93.24~186,其中每档牵伸倍数的递增率均为3%。(www.xing528.com)
国外MK2型自捻纺纱机主要用于毛纺,用粗纱喂入两个牵伸区,其后区牵伸倍数固定为1.14,前区牵伸倍数可调范围为15~38.2。
(四)各牵伸区集合器的形状与口径
集合器的主要作用是收缩纱条宽度,增加纱条紧密度,提高成纱强力。自捻纺纺纱速度高,相邻两根纱条靠得近。为了防止纤维搭桥以及有利于搓捻辊加捻效率的提高,集合器尤为重要。自捻纺采用超大牵伸装置时,由于喂入与纺出纱条宽度相差悬殊,而且要连续经过几个牵伸区牵伸,故在各牵伸区内均应配置相应的集合器。CZ型与SFA501型自捻纺纱机纺中等线密度中长化纤纱时,采用的各区集合器形状与口径分述如下。
1.喂入喇叭 超大牵伸喂入条子时,后区牵伸倍数较大,采用尼龙喂入喇叭,出口呈矩形,以使纱条横向受压均匀,为后区牵伸提供有利条件。
2.后区集合器 防止纱条在后区牵伸过程中扩散,并适当收小纱条横向的宽度,采用进口12mm和出口4mm的上开口黄铜集体式集合器。
3.中区集合器 中区为简单罗拉牵伸,须条无控区较长,为了进行有效的集束,采用长度为50mm,进口与出口分别为3mm和1.5mm的楔形集束器,出口尺寸可以自行作适当地收放。
4.前区集合器 该集合器可以防止纤维搭桥,促使成纱结构紧密及提高搓捻辊加捻效率。出口通常用1mm,进口圆弧R=5mm,为上开口整体式。由于前区须条的运动速度快,且有一定的紧密度,为了防止磨出槽纹,通常用不锈钢制造。该集合器的安装位置也很敏感,既要高低适宜,又要注意其后端与胶圈前沿的开档不能太近,否则容易使牵伸须条中纤维的运动受罗拉表面气流与下面吸风的干扰。
采用粗纱喂入时,由于粗纱捻度可良好地控制纤维,因此,各牵伸区中纤维的扩散情况要好些,但也应使用相应的集合器。
(五)自捻纺纱牵伸特点
通过对上述牵伸工艺参数的分析,可以归纳出自捻纺纱牵伸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在一个牵伸区内同时进行着8~12根单纱条的集体牵伸,一般环锭细纱机的弹簧摆动上销在这里几乎起不到调节钳口的作用,而是通过增厚胶圈,加强胶圈的弹性来进行调节。采用这种销子形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调整压力也方便。由于集体牵伸中相邻两根单纱条距离近,所以防止纤维扩散而引起搭桥是一个重要问题。
(2)牵伸罗拉表面速度快,特别是在250m/min以上的纺纱速度下,罗拉高速回转引起的气流对牵伸过程有相当影响,由于高速牵伸而引起的纱疵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3)尽管中长化纤中尘杂、垃圾、短绒等较少,但由于纺纱速度快,牵伸装置的清洁工作应该认真及时,搓捻辊钳口对沉积物的反应很敏感,特别在高速情况下,这是引起断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4)CZ型与SFA501型自捻纺纱机上各牵伸区的集合器都是集体式的,都不作横动,牵伸速度快,又大多加工化纤,胶辊表面容易磨出槽纹,所以也要注意胶辊的维修保养。
(5)自捻纺由于加工纤维长,罗拉直径比较粗,且罗拉短而无接头,刚性较好,这是有利的方面。另外,加工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好,这也对牵伸过程有利。实践表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不等长纤维原料对牵伸过程更加有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