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写核心要素要求的最佳实践

编写核心要素要求的最佳实践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核心要素是“要求”,是正文的核心,也是标准的核心。当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简单时,可并入“要求”。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要求,一般不应列入“要求”中。“要求”中规定的性能特性和描述性特性要可证实,能验证。

编写核心要素要求的最佳实践

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核心要素是“要求”,是正文的核心,也是标准的核心。产品标准“要求”应包括下列两方面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技术标准要求的编写,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的编写将在ISO9000相关章节中介绍)。

一方面是标准涉及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等方面的所有特性。“要求”的具体内容应分层次表述,包括:环境适应性;使用性能;理化性能;稳定性;卫生、安全、电磁兼容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耗能指标;外观和感观要求;材料要求;工艺要求;设计与结构;可信性(可靠性、技术支持性、可维修性);信息与技术接口;组合性、互换性等。

另一方面是验证要求的测量、检验和试验方法。当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简单时,可并入“要求”。每一项要求一定要提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当标准中只列出特性,而不规定特性值时,也应规定相应的测量方法。

编写产品标准“要求”的注意事项如下:

(1)“要求”条款的排列顺序尽可能与测试方法或检验规则的顺序一致,以便于引用和对照。

(2)有分等分级质量要求的产品,应做出分等分级规定。

(3)“分类”依据作为内容要求时,应在要求中列出。

(4)对安全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某些特性,应直接规定。

(5)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要求,一般不应列入“要求”中。

(6)除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或特殊原材料外,一般不规定原材料的要求。

产品标准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原材料和主要成分的质量因素对产品最终质量的影响。有影响的原材料的要求要写,对产品最终质量没有影响的原材料的要求不写。

(7)除产品质量和安全等有限定的工艺要求外,一般不应规定工艺要求。

(8)措辞要严谨,应把要求的表述与陈述、推荐的表述分开。

(9)对产品的使用和安装要求不属于产品本身的特性,不应放入“要求”中。

(10)“要求”中规定的性能特性和描述性特性要可证实,能验证。

5.5.1.1 产品、过程或服务等特性要求

1.外观要求

【例5.7】QC/T741—2006《车用超级电容器》中的外观要求。

5 要求

5.1 外观

电容器的外壳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干燥、无电解液溢痕。

5.2 标志

电容器的标志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

5.3 外形尺寸及质量

电容器的外形尺寸及质量应符合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

2.性能要求

【例5.8】QC/T741—2006《车用超级电容器》中的部分性能要求。

5.4 静电容量

电容器的静电容量应为标称容量的80%~150%。

5.5 储存能量

电容器的储存能量应为标称容量的80%~150%。

5.6 内阻

电容器的内阻不应大于其标称内阻。

5.7 大电流放电能力

电容器的放电容量不应低于30%(C×U)。

5.8 电压保持能力

电容器两端电压不应低于额定电压80%。

……

3.服务要求

【例5.9】DB11/T475—2007《汽车租赁经营服务规范》中的租赁服务要求。

8 租赁服务

8.1 接待服务

8.1.1 接待服务人员应当经过岗位培训,上岗时宜统一着装,佩戴标识,仪表端庄整洁,文明礼貌待客。

8.1.2 接待服务人员应当向顾客介绍经营服务项目、价格和租赁手续等事项,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应当提供充分。

8.1.3 涉外接待服务应当遵循涉外礼仪,提供外语服务,且备有英文查询资料。

8.2 承租人身份核实

4.质量等级要求

根据质量要求能分级的产品,应做出合理分级。目前根据产品质量需求,能分级的产品很多,例如:紧固件、水泥煤炭、烧结砖、纺织品以及食品:茶叶、酱油、小麦粉、大米大豆油、生鲜牛乳、淀粉、牛肉等等。

【例5.10】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第5章强度等级要求。

5 强度等级

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

5.5.1.2 抽 样

抽样检验是指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预先制定抽样方案,从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中随机抽取一些样品进行测量、观察、检验并与规定的要求相比较,由所得结果确定整批产品或过程是否合格。图5.2所示为抽样检验示意图

图5.2 抽样检验示意图

1.抽样内容

抽样检验技术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统计技术,能通过检验尽量少的产品,对一批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做出判断。但能否通过检验样本来尽量准确地推断总体质量,其关键是必须使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否则,即使检验手段再先进,检验结果再精确,也不能对总体质量状况做出准确合理的推断。

对于大批量连续生产的产品,我国目前广泛采用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标准GB/T2828和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标准GB/T13546。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抽样的内容一般包括抽样的条件和方法、样品保存方法以及判定规则,具体如下:

(1)检验对象,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及在检验流程图上的位置,计量单位、批次大小。

(2)检验项目,主要是需检验的质量特性。

(3)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方法、样本大小、合格判定数等。

(4)检验方法,包括测量位置、测量方法、检验步骤、检验基准、检验频次、计算方法。

(5)检测手段,包括设备、仪器、仪表应处的状态及使用说明。

(6)检验数据的处理。

(7)检验判断,应包括合格状态与不合格状态描述,合格判定依据或不合格判定依据,总体合格判定依据或不合格判定依据。

(8)防护、安全用品及说明,需要时应对易挥发或易变质的样品规定储存样品容器的材料或特性以及保管条件或保存期限等。

2.抽样检验方案及类型(www.xing528.com)

抽样检验实施时,按照预先规定的抽样方案,从交验批中随机抽取一个或几个随机样本,以样本检验的结果和标准比较,判断整批产品的合格与否。抽样检验方案的制定以数理统计原理为基础,兼顾供需双方的风险损失,对交验批的质量予以整体上的保证,但允许合格批中有少量不合格品,当然不合格批中也含有合格品。抽样方案有多种类型:

(1)根据抽样次数。

根据对交验批最多可以做几次抽样才能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抽样方案可以分为:一次抽样、二次抽样、多次抽样。对于相近的抽验量,多次抽样的鉴别能力要高于二次抽样,而二次抽样要高于一次抽样。

如果有一次、二次和多次抽样方案可采用时,通常应通过比较这些方案的平均样本量与管理上难易程度来决定使用哪一种方案。多次抽样方案的平均样本量小于二次抽样方案,而二次抽样方案的平均样本量小于一次抽样方案的样本量。通常,一次抽样的管理难度和每个产品的抽样费用均低于二次和多次抽样方案。

计数一次抽样检验方案(n,)A是从批量为N的产品中,随机抽取n(<N)个产品为样本,同时规定接收数A,规定拒收数R,经检验样本中有d个不合格品,如果d≤A,则接受该批产品;如果d≥R,则拒收该批产品。

计数二次抽样检验方案(n1,n2,A1,A2)是从批量为N的产品中,随机抽取n1(<N)个产品为样本,同时规定接收数A1,规定拒收数R1,经检验样本中有d1个不合格品,如果d1≤A1,则接受该批产品;如果d1≥R1,则拒收该批产品。如果A1 ≤d1≤R1,则需要从剩下的交验批中再随机抽取n2(<N)个产品为样本,同时规定接收数A2,规定拒收数R2,经检验样本中有d2个不合格品,如果d1+d2≤A2,则接受该批产品;如果d1+d2≥R2,则拒收该批产品。

计数多次抽样检验的原理与计数二次抽样类似。

(2)根据抽样方案的制定原理。

根据抽样方案的制定原理抽样检验分为:标准型抽样检验、挑选型抽样检验、调整型抽样检验等。

各种抽样方案可以根据抽样方法的不同通过检索不同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获得,具体抽样标准选择可参考表5.9。

表5.9 抽样标准选择参考表

续表

5.5.1.3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是测量、检验、试验等的统称。

1.试验内容

内容包括:试验原理;试剂和材料;试验装置;测量仪器;试样的制备和保存;采样和取样;试验测量程序,方法(如涉及安全,给出警示内容)及测量过程控制(包括测量环境控制);试验结果的处置和表述,包括计算方法及精确度

2.试验方法编写的注意事项

(1)一般应引用已发布标准的测量或试验方法。

(2)每项“要求”均应有相应的试验(测量)方法,编排顺序应尽可能相同。外观和感官指标也应尽量规定较为详细具体的检测方法。

(3)原则上一项要求只规定一种试验或测量方法,而且具有复现性;若同一项要求需规定两种或以上的试验、测量方法时,应明确一种仲裁方法。

(4)在规定试验(测量)用仪器设备时,一般只规定设备的功能,精度等要求,不指定制造商和商标。

(5)试验或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应满足预期使用要求,其最大允许误差应在标准规定公差范围内。

(6)试验或测量结果的数值应与标准技术要求的有效位数一致。分析中间数据可以多一位,但最终结果应按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修约。

(7)对健康或环境有危险或有危害的试验、测量,必须标示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以及处置事故的预案。

(8)各项试验或测量间的次序会影响测量结果时,应对次序做出规定。

(9)用作比对试验、测量的标准样品(标准物质),应规定对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的要求以及取得、标定、校准和保存方法。

(10)宜指明试验(或测量)方法适用的场合,如型式试验或定型试验、常规试验或例行试验还是抽样试验等。

(11)“试验方法”要素若与“要求”合并为一章,章的标题可为“要求与试验(或测试)方法”,也可仍为“要求”。

5.5.1.4 检验规则或质量评定程序

ISO9000指出,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所以,质量检验是对产品(或过程)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每个质量特性符合性的活动。

1.质量检验的基本功能及程序

质量检验的目的是对产品(或过程)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取得客观证据。其主要程序如下:

(1)定标:明确检验依据,熟悉和掌握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或规定,拟定检验方法(包括检验手段)和检验操作规程,并将其作为测量、试验、比较及判定的依据。

(2)取样(包括抽样):确定取样部位及抽样方案。

(3)度量:采用一定的检测器具或设备,按规定的方法(试验、测量、化验、感官检查等),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测量,获得具体的数据或结果。

(4)比较:将测量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5)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对检验项目或产品做出符合性判定。

(6)处理:对于单件产品,决定合格放行还是不合格返工、返修或报废。对于批量受检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对于拒收的不合格批还要做出进一步的处理意见——全检或筛选。

(7)记录:记录有价值的数据,做出分析报告,并进行信息反馈。检验记录可以向顾客和相关方提供信任,可以证明产品经过检验,符合标准要求;当涉及产品责任时检验记录可作为支持证据。检验记录上,应标明合格产品放行的授权检验者。

(8)反馈:按规定向有关部门传递、反馈质量信息。

2.质量检验的依据

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比较,将测量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可见,离开了质量标准,质量检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产品质量检验的依据包括:产品图纸,制造工艺、技术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外购、外协件及有特殊要求的产品需根据订货合同中的规定及技术要求进行检验验收。

(1)图纸:在许多工业领域中,进行设计、制造、施工、检验、安装调试、维修等,都离不开图纸。图纸中既包括标准,又是标准的反映,图纸中标注的尺寸、形位公差、粗糙度及技术要求等内容是过程检验、零件检验、成品检验和最终出厂检验的主要依据。

(2)工艺文件:工艺是生产中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或过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称工艺规程。工艺规程主要有:工艺过程路线表,工序卡片,工艺装备图纸等形式。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加强工艺工作的管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既要按工艺规程生产,又要按工艺规程进行检验。

(3)基准:指零件图上用来确定其他点、线、面位置的那些点、线、面。根据基准的作用,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定位基准、检测基准和装配基准。作为基准的点、线、面在零件图上不一定能直观地表现出来,例如孔的中心等。通常需要采用一些具体方法体现基准,如检验内孔或轴的径向跳动,实际是通过内孔的表面体现轴线的,则内孔表面被称作检验基准面。

基准是进行检测的基础,只有找准基准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4)订货合同:没有技术标准或标准的规定满足不了要求时,供需双方可以签订合同。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方法是经济合同中的主要条款。因此,合同也是检验的依据之一。

(5)技术标准:是对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基础标准。

(6)管理标准: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完成质量计划和达到质量目标,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例如,检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维护制度,有关过程控制的管理程序和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检验信息管理制度等。

(7)检验标准:属于工作标准,是对企业质量检验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检验指导书、验收抽样标准等。检验指导书的内容,除注明检验的尺寸、形状、粗糙度等有关技术要求外,还需明确检验的方法、抽样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测量时的基准及检验中的注意事项等。

3.编写注意事项

(1)一般直接引用公开发布标准的检验规则和验收规则。

(2)检验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讲,成本决定检验方式。如果未经检验出现不合格品造成的损失大于检验成本时,应当进行全部检验,但是全检未必能检出所有的不合格品。表5.10为两者的比较。

表5.10 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方法的比较

续表

(3)在出厂检验或质量一致性检验中的抽样检验,一般应采用抽样标准(如:GB/T2828,GB/T2829,GB/T13546)规定的抽样方案,不用百分比抽样方案。

(4)可靠性项目检验应按鉴定试验、验收试验分别列入鉴定(或定型)检验、周期检验,或者“型式检验”、“出厂检验”中进行,不单独列出。

5.5.1.5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储存

标志是指产品或包装等物品上的一种识别符号(用图形、文字、颜色等喻示产品某些特性或要求的记号),包括产品标志和包装标志。

标签是标志的载体,其上携带着相关信息。标志或标签使用的符号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包装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储运,有利于销售,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人们对产品信息需求的增加,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标志、标签和包装,依据产品的标志、标签和包装来检验、核对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包装可分为销售包装、运输包装。一般应直接引用有关专业的包装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