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标准化:特点与优势

标准化:特点与优势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标准化作为一项工作,就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标准化的一般目的是基于标准化定义,即谋求“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标准化活动所建立的规范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征。

标准化:特点与优势

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对标准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2.2.2.1 “标准化”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标准化不是孤立的事物,而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和修订标准(以便解决实施标准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者使标准进一步反映技术发展的水平)的过程。这个活动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每完成一次循环,标准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标准化水平也就提高一步。标准化作为一门学科就是标准化学,它主要研究标准化活动过程中的原理、规律和方法。标准化作为一项工作,就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2.2.2 “标准化”是有目的的活动

标准化的目的既是标准化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标准化过程的归宿。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后才能表现出来,绝不是制定一个或一组标准就可以了事的,有再多、再好、水平再高的标准或标准体系,如果没有共同与重复运用,就不会产生效果。对标准化过程的评价与考核,归根到底还是看它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的。这个目的是要通过标准的实施来实现的。因此,标准化的全部活动中,实施标准是个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的环节,这一环节中断,标准化循环发展过程也就中止,标准化的“化”也就无从谈起。

标准化的一般目的是基于标准化定义,即谋求“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共同效益”,就是要发挥出标准的系统效应,产生理想的效果;“最佳秩序”,不是最佳经济效益或最佳社会效益等,而是指通过实施标准使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提高,减少变化与维持稳定,发挥出最好的功能。

同时,标准化可以有一个或更多特定目的,以使产品、过程或服务适合其用途。这些目的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品种控制、适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安全、环境保护、产品防护等。这些目的可能相互重叠。

1.品种控制

品种控制是指为了满足主导需求,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规格或类型数量的最佳选择。

品种控制是合理发展品种规格的有效手段,是防止和克服品种规格盲目发展造成混乱的 有效途径。通过品种控制使品种规格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数目满足尽可能多的需要的目的。

2.适用性

适用性是产品、过程或服务在具体条件下适合规定用途的能力。

适用性的定义实质是指产品或服务对其预定用途的适合程度。标准化的重要效益之一就是改进物品或服务对其预定用途的适合程度,即适用性。

3.兼容性

兼容性是指诸多产品、过程或服务在特定条件下一起使用时,各自满足相应要求,彼此间不引起不可接受的相互干扰的适应能力。(www.xing528.com)

兼容性对技术先进而复杂的专业和领域是极为重要的,如电子工业。

4.互换性

互换性是指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能用来代替另一产品、过程或服务并满足同样要求的能力。功能方面的互换性称为“功能互换性”,量度方面的互换性称为“尺寸互换性”。

5.安 全

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标准化考虑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安全时,通常是为了获得包括诸如人类行为等非技术因素在内的若干因素的最佳平衡,将伤害到人员和物品的可避免风险消除到可接受的程度。

6.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使环境免受产品的使用、过程的操作或服务的提供所造成的不可接受的损害。

7.产品防护

产品防护是指使产品在使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免受气候或其他不利条件造成的损害。

2.2.2.3 “标准化”是建立规范的活动

标准化过程活动的结果是得到一份规范性文件,而这份规范性文件有可能成为标准。

标准化定义中的“条款”,即规范性文件——标准内容的表达方式。标准化活动所建立的规范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征。其内容不仅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而且针对潜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