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标准化:迎接未来发展的新挑战

现代标准化:迎接未来发展的新挑战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6年,ISO又制定发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同样被各国广泛采用。与此同时,许多行业为了满足本行业的特殊要求,或者在ISO9000和ISO14000的基础上,或者借鉴其管理模式自行开发,制定了各种各样具有行业特色的管理体系标准,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活动。

现代标准化:迎接未来发展的新挑战

1.1.4.1 现代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发展极其迅速,并呈现出以下趋势:

1.标准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大量实践证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标准已经冲破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行为准则,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标准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标准化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得到了有史以来最蓬勃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世界。一般来说,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越高,标准化就越重要,因为在手工操作的情况下,对于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做法或许还可以经过协商采取一些替代办法加以解决,而对于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系统来说,一切都按既定程序运行,任何不符合标准的做法,都可能导致系统运行困难甚至瘫痪。

前ISO主席山下勇曾说:“国际标准具有整理、加工科技成果并将其提供给全世界的工具作用,在信息社会仍将保持不变,但其工作规则将有所变化,我们将不得不更多地注意国际标准的三项功能,即:作为信息社会技术结构的基础,作为控制信息流动的工具(过量信息的控制功能),作为信息的存储库。”

2.标准化领域越来越广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界,是一个产权化的世界,是一个市场化的世界。

近4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与产业的迅速兴起,产生了许多与传统技术完全不同的新产品,人类进入了新技术革命时期。与之相适应,国际标准化活动也由侧重于传统工业的标准化向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化转移,从而使标准化的领域不断扩大,涉及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卫生与医疗保健环境与安全以及服务5个重要领域。同时,新技术革命拓宽了标准化的时空领域,增强了标准化与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标准化,其形式、内容和工作方法不可能是传统工业标准化的简单复现,而是要按照信息化社会和信息技术的特点重新构筑,加以创新。

3.标准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贸易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以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国际标准的需求日益增长,国际标准化活动空前频繁,采用国际标准已成为全球普遍发展趋势。

于1980年生效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GATT/TBT协定)更是促进了这种趋势的发展。协定要求将国际标准作为国家和地区性标准,提高了各国参加国际标准化机构尤其是参加ISO与IEC的责任感。采用国际标准,有助于减少和消除贸易中由于标准与认证制度不同而形成的技术壁垒

最值得一提的是管理体系标准的国际化。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积极采用,并被人们称为“ISO9000现象”。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国际标准化活动已从名词术语、试验方法及产品质量三大传统领域,转向了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与认证领域。1996年,ISO又制定发布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同样被各国广泛采用。与此同时,许多行业为了满足本行业的特殊要求,或者在ISO9000和ISO14000的基础上,或者借鉴其管理模式自行开发,制定了各种各样具有行业特色的管理体系标准,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活动。于是,全球掀起了如火如荼的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与认证热潮,这些国际标准在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也推动了管理体系标准的国际化。

国际海事组织(IMO)过去多进行船舶技术方面的国际规则制定工作,但调查表明,80%左右的海难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加强安全管理,80%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于是,IMO运用ISO9000的管理与认证模式制定了《国际船舶安全运行与防治污染管理规则》(ISM)。ISM规则的实施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各国普遍认识到,采用国际标准是使本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力竞争武器,而国际标准的内容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各国的资源状况、生产技术水平和出口竞争能力。多年来,以英、法、德为主的西欧国家和美国,一直将大量精力和时间放在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上,以控制国际标准化的技术大权,并且不遗余力地把本国标准转变成国际标准。(www.xing528.com)

1.1.4.2 现代标准化的特点

正在迅速兴起的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目前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状况来看,现代标准化已表现出以下特点:

1.系统性

现代社会中,由于生产过程高度现代化、综合化,一项产品的生产或一项工程的施工,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成百上千个企业和各种科学技术,而且这种联系遍及全球。标准化工作靠制定单个的标准已经远远不够。它要求摆脱传统的方式,不仅要从系统的观点处理问题,而且要建立同技术水平和生产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标准系统。可以说人类的标准化活动从此进入了系统化的时代,即综合地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时代。

这一时期标准化的特点是从个体水平发展到整体水平,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局部联系上升到复杂系统,这就要求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方法论——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系统的观点处理标准化问题,以系统的最优化为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最佳协调,通过建立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生产规模相适应,与国家的经济系统相协调的标准系统,在包括生产、流通、技术、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在内广泛的领域里发挥其功能。

2.国际性

随着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使得国际标准化成为现代标准化的主流,采用国际标准成为各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针和政策。

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国际贸易的扩大、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都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标准化。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采用国际标准也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这种标准的国际性,不仅是国家间经济贸易交往的必然要求,也是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目标和手段的现代化

进入21世纪,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海洋技术、激光技术、空天技术等方面的前沿技术。随着我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这些领域全面开展标准化也已提上日程。在标准化活动的手段方面,已全面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施标准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标准检索查询、信息处理、标准化流程管理的现代化;现代实验设备、先进的检测仪器以及模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在标准的研究、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已经普遍应用。

4.科研开发与标准化同步

科技发展和标准化发展更加协调统一乃至同步进行,并且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标准化活动。日本在国家产业技术战略(总体战略)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到以标准化为目的的研究开发和试验评价方法研究的重要性。日本内阁会议在其制定的科学基础计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以标准化为目的的研究开发工作,要把研究开发政策和标准化政策作为车之两轮,要建立一体化推进“标准化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及“支持标准化研究开发的体系”,并增加有关研究经费。

标准化对于科研成果的实用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研究开发的计划阶段,研究人员与标准化人员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日本和美国都规定,要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参与标准化活动,并将科研人员的参与程度和水平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及其成果的推广,必须在短期内实现,为了尽快占领市场,必须在商品化的同时实现标准化。而在开发过程中建立的计量基准溯源体系,开发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方法,积累的有关数据等,都可以在标准化活动中得到有效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