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的种类很多, 有故事大纲、 分集大纲、 分场大纲。
(1)故事大纲
故事大纲可以理解为梗概的升级版、 细化版。
(2)分集大纲
电影的话, 有时候到梗概就可以了, 不需要分集大纲; 电视剧的话, 分集大纲是必须的, 根据具体的集数, 一般为10 000 ~20 000 字左右。 最短的不能低于5 000 字, 也有7 000 字一集的, 相当于展开台词的粗剧本了。
编写大纲常见的问题有以下5 种:
①流水账: 一件件事罗列下来, 之间缺乏联系。
②太琐碎: 太着重于细节, 忽略整体的故事性。
③太虚: 看似洋洋洒洒, 实则没有具体的故事, 全是想法和概念。
④太假: 不论人物还是情节都有明显的斧凿痕迹, 一看就是创作者想当然的产物。
⑤太投入: 把自己带入人物里, 抛弃了讲故事的客观冷静的立场。
编写大纲, 通常还要写人物小传。
在写梗概的时候, 有时候需要写人物介绍, 与梗概的简短相应的, 人物介绍有一两句话就可以了, 有点像以前西方古典名著前的人物索引表。 写大纲时需要写的是小传,意思是“小小的传记”, 从500 字、 1 000 字, 到几千字的都有, 而且越是主要人物, 内容越丰富。 首先, 要写他的名字、 年龄、 和剧中其他人物的关系; 其次, 要写他的身份、 职业、 兴趣和爱好, 很多时候还要写他的前史、 童年、 曾经的恋爱史、 成为现在这种性格的原因背景等; 最后, 要简要说明他在剧中的主要走向, 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个定义, 如他的性格缺陷注定了他最终的悲剧命运等。(www.xing528.com)
人物小传是很有必要的, 不但可让别人对创作的故事里的人物更加了解、 印象更深刻, 而且在创作的时候, 也有助于创作者抓住人物的性格, 将人物刻画得更鲜活。
分集大纲就是剧本的构架提纲, 分集大纲写好了, 将来的剧本多半不会差。 几个编剧凑在一起, 将大纲分成许多块, 看看每一块是不是都有戏, 然后加料、 细化、 再切,直到切成需要的集数。 如果是一个人编剧, 也需要这个过程, 帮助掌握每集戏剧的容量。
写分集大纲, 重要的步骤是搞出“情节点”, 简称“点”。 故事脉络、 人物在大纲阶段应该都做得比较扎实了, 没有太多宏观的工作, 于是找“点” 成了最重要的技术性工作。 编写分集大纲已经不再是艺术创作的阶段, 而是技术实施的阶段了, 需要找到能正确反映出人物情绪的, 有戏剧张力又符合人物的“点”。
有的编剧说, 一集有三个“点” 就够了; 还有的编剧说, 一集找到七个“点” 才觉得踏实。 刨除敬业与否的差别, 主要在于对“点” 的大小理解不同。 有时一个大“点”,也可以算作三个小“点”。
大纲要看的是故事、 情节、 动作, 而不是心理分析、 情感宣泄。 表达情感, 也要通过动作、 情节的设计来达到, 把情境都编排好, 可让读者产生共鸣。
(3)分场大纲
分场大纲主要是编剧为了整理思路而作的, 但有时候也方便多人编剧合作。 例如,某个著名编剧有个编剧班子, 他们的工作方式是由该著名编剧带着大家开会讨论, 一集一集地理顺故事线。 有人在旁边记录整理, 草拟出分场大纲(粗分场, 不包含过场戏)。首先每个编剧分配几场戏, 回去写; 然后由最有经验的编剧统稿。 这种情况下, 分场大纲成了编剧们分派任务的依据。
分场大纲有时候还有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协助制片。 眼看过不了两个月就要开机了, 可剧本还远远没有完成, 投资或制片部门已经等不到出了剧本再安排制片计划, 这时候就可能要求尽快出一稿分场大纲。 不用台词, 但是务必注明场景、 人物、 关键情节。 制片主任及场记拿了分场大纲就可以尽快开展工作了。
一般情况下, 分场大纲并非必需的, 很多编剧如非必要都不写分场, 毕竟自由创作的感觉更好, 哪怕这框框是头一天自己给自己定的, 谁能保证每一天的想法都一样呢?前提是编剧要有自我控制能力, 能正好在一集的字数里完成一集的“点”, 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
一般来说, 分集大纲的字数还是要比故事大纲多些。 当然偷懒的做法, 就是在故事大纲上“砍上几刀”, 直接做分集大纲用, 但是两者还是有侧重的。 故事大纲侧重整体的故事性, 故事要流畅贯通; 分集侧重确定每一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更强调每一集里面都要有戏。
例如, 看楼房施工的图纸, 同样一栋高楼, 有主要表现外观、 整体结构的图纸, 也有主要表现楼内每层如何划分的图纸。 前者就是故事大纲, 后者就是分集大纲。 如果把每层布局的图纸再放大, 就是分场大纲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