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之一,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储存锂的主体,其作用是使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嵌入与脱出。它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等,占电池总成本的5%-15%左右。负极材料技术与市场较为成熟,当前锂离子电池采用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包括天然石墨、人工石墨)、硬碳(常见的有树脂碳、炭黑等)、软碳(常见的有焦炭、碳纤维等)、石墨烯、钛酸锂、硅基材料。目前,全球负极材料产业主要集中于中国和日本,占全球总产销的95%,并且产能不断向中国转移。2017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8万吨,增长率约为46%,占全球70%。
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生产企业
石墨。由于在保证负极结构稳定性、防止锂电池能量衰减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且经过多年发展,产业较为稳定,技术较为成熟,所以一直以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基本上以石墨为主,其中天然石墨主要使用在3C消费电池领域,而人造石墨主要使用在动力电池领域。从发展趋势来看,石墨的能量密度上限在372mAh/g,相比于当前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还有很大的宽裕量,虽然还可以继续在锂电池领域获得大量应用,但其性能提升的幅度不大,生产企业较多,利润率较低,竞争较为激烈。
硬碳。具有循环性能好、比容量高于石墨类材料(400-600mAh/g)等优点,同时也存在首周效率低、压实密度低、低电位储锂倍率性能差、全电池满充电态易于析锂等问题,导致其在能量型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没有明显优势。但是硬碳材料电压曲线的斜坡段储锂的倍率性能较好,这段储锂的容量为200-300mAh/g,通过BMS控制,只使用斜坡段储锂,可以在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中获得应用。目前,日本企业在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中使用了硬碳材料。
软碳。石墨化程度较高,结构稳定,在倍率性能上高出天然石墨和人工石墨,被广泛用在航模、动力工具上。此外,它还具有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不易发生化学反应,使用在锂电池上加大了安全保证。但是由于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且容易被替代,因此其产销一直比较稳定,没有被过多的研发。(www.xing528.com)
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虽然容量高(约700-2000mAh/g)、质地薄、硬度大、热稳定性高、安全性好且电子移动速度快,但是如果将其用作锂电负极材料的话,则需要独立的上下游产业链、昂贵的价格以及复杂的工艺,导致其目前仍停留在“概念化”阶段。尽管如此,国内仍然有一些企业在砥砺前行,比如中国宝安、大富科技以及贝特瑞等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布局石墨烯产业。
钛酸锂。具有循环寿命长(可达10000次以上)、安全性高、插锂电位高、充放电时热稳定性极高、可快速充电等优势,因此近年来,国内对钛酸锂的研发热情较高。目前,限制钛酸锂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太高、克容量较低(170mAh/g左右)、导电性差,尤其是大电流放电极化比较严重,高倍率下性能不佳,应用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当前,其主要市场为适合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应用的领域。
硅基材料。理论克容量在4200mAh/g以上,高出石墨类负极材料10倍有余,虽然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都有待提高,体积膨胀问题也需要解决,但是其不可替代的高容量优势,预计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制备工艺和材料设计的不断改进,以及匹配黏结剂、导电添加剂、功能添加剂、集流体、电解质、正极材料的优化,硅基负极材料将会陆续地批量进入市场。目前,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头者——特斯拉发布的Model 3就采用了硅碳负极作为动力电池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