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灰树花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

灰树花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工艺流程灰树花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流程见图5-5。图5-5灰树花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流程(二)工艺要点1.灰树花菌汁制作的工艺要点选料:应选取新鲜、无腐烂、无虫害、香味浓的鲜灰树花菌。

灰树花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us)又名栗蘑、莲花菌、贝叶多孔菌,分类学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树花属。日本、俄罗斯、北美地区,中国的长白山区、四川、云南、浙江及福建等地均有分布。目前,我国对其人工栽培已由小规模试种转向大规模生产。灰树花子实体形态俏丽,肉质柔软,脆如玉兰,味如鸡丝,极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其体内富含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营养价值较高;其多糖多为葡聚糖,具有非常强的抗癌活性;氨基酸含量高,有19种,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研究表明,灰树花还具有抑制高血压肥胖症,预防动脉硬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辅助功能。由于灰树花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而显著的药用效果,开发灰树花功能性乳饮料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工艺流程

灰树花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流程见图5-5。

图5-5 灰树花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二)工艺要点

1.灰树花菌汁制作的工艺要点

(1)选料:应选取新鲜、无腐烂、无虫害、香味浓的鲜灰树花菌。

(2)清洗、去杂: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清洗,同时去除杂质。

(3)切块:将洗净的灰树花用刀切块,大小为1 cm×1 cm。

(4)护色处理:为防止灰树花菌汁色泽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化,在榨汁前加入0.2‰VC来防止其色泽发生变化。

(5)榨汁、过滤:灰树花菌用多功能榨汁机榨汁后,菌汁用五层纱布过滤,并挤压菌渣得到菌汁。

(6)滤汁处理:滤汁在4 °C下静置48 h,使果胶质析出,再用离心机分离,得到澄清的菌汁。菌汁不仅外观良好,而且保持其应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

(7)滤渣处理:过滤后所得滤渣还含有大量多糖、氨基酸、多肽、核酸以及少量矿物质等,还须将这些有益成分回收。采用热水浸提方式,料水比为1∶(10~15),在96 °C~100 °C以下加热2~3 h,然后过滤,所得滤液中的固形物含量较低,一般只有0.1%~0.5%,采用蒸发浓缩方式使浓缩液中固形物含量达到10%左右。

2.灰树花功能性乳饮料制作的工艺要点

(1)脱脂乳的检验:按国家规定项目对脱脂乳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特别要求脱脂乳中无抗生素残留。

(2)混合:将脱脂乳和灰树菌汁按一定比例相混合,搅拌均匀后,过滤。

(3)杀菌、冷却:杀菌温度为95 °C,时间5 min;杀菌后,快速冷却到40 °C,准备接种。

(4)接种双歧杆菌、单独发酵:由于双歧杆菌发酵产酸速度较慢,故先单独发酵。将选定的双歧杆菌接种在已杀菌的混合原料中,接种量5%,温度42 °C,发酵时间20 h。

(5)接种普通乳酸菌、混合发酵:向已单独发酵的混合原料中投入普通乳酸菌种(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3%,温度41 °C~43 °C,与双歧杆菌共同混合发酵2~3 h。当酸度刚超过80 °T,即停止发酵。

(6)冷却、调配:发酵结束后,冷却至20 °C,加入已杀菌过滤的蔗糖溶液、复合稳定剂,加净化水调至规定浓度,用柠檬酸调酸,至pH为3.9~4.2,整个操作应保持无菌。

(7)均质、罐装、冷藏:调配后的发酵乳饮料先预热到53 °C,由均质机均质,压力为25 MPa,均质结束后,罐装,然后在4 °C以下进行冷藏。

(三)影响灰树花乳酸菌饮料生产的主要因素

1.脱脂乳与灰树花菌汁的配比

为尽量避免脂肪上浮现象,选用脱脂乳与菌汁相混合作为发酵的原料,对于两者的配比,在其他工艺条件不改变的前提下,分别采用不同的配比制得不同的产品,以其色泽、风味、组织状态为指标,进行感官评分(总分100分)比较,结果见表5-13;感官评价表明,当菌汁(V)/脱脂乳(V)为2∶1与2.5∶1时,饮料的口感与外观较好,考虑成本因素,选择配比为2∶1。

表5-13 菌汁与脱脂乳的配比选择

(www.xing528.com)

2.双歧杆菌的生长特性与选择

为了在饮料中保持一定数量的双歧杆菌,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值,需对双歧杆菌菌种进行选择。分别接种婴儿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在一定时间内比较其活菌数(10n),结果见图5-6。

图5-6 不同类别双歧杆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活菌数的比较

从图5-6可以看到,接种105数量级的婴儿双歧杆菌的发酵混合液,9h内活菌数几乎没有增长,随后数量迅速增加,20 h达到1.23×109个/mL,30h后达到最高值1.67×109个/mL,继续发酵随时间延长活菌数逐渐减少;接种105数量级的两歧双歧杆菌的发酵混合液,在12 h内活菌数增加不明显,20h才达到1.43×106个/mL,35 h后达到最高值1.63×109个/mL,继续发酵几乎没有增加。采用双歧杆菌发酵混合液并不是为了增加风味和产酸量,只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发酵液中达到一定的活菌数,由于婴儿双歧杆菌20h达到1.23×109个/mL,远远超过20 h两歧双歧杆菌的数量,且以后增加不明显,综合各方面考虑,选择婴儿双歧杆菌为双歧发酵菌种,发酵时间为20 h。

3.双歧杆菌与普通乳酸菌混合发酵条件

在预先选定菌汁(V)/脱脂乳(V)为2∶1,接种婴儿双歧杆菌发酵时间为20h后,在其他各项工艺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选普通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实验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的L4(23)正交实验,以酸度为指标,确定混合发酵的工艺条件。试验设计见表5-14,结果见表5-15。

表5-14 双歧杆菌与普通乳酸菌混合发酵正交试验因素L4(23)及水平表

表5-15 双歧杆菌与发普通乳酸菌混合发酵正交试验结果表

比较表中R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发酵工艺中对酸度起决定性的因素为普通乳酸菌添加量,其次分别为时间、发酵温度,故混合发酵适宜条件为:普通乳酸菌添加量为3%,混合发酵时间为3 h,发酵温度41 °C。

4.稳定剂的选择及添加量

为解决该发酵饮料储藏一段时间后外观上易出现浑浊、沉淀、分层等现象,选用CMC、PGA、果胶、海藻酸钠等不同稳定剂进行平行试验,然后从饮料的浑浊度、分层情况、色泽是否发生变化、口感是否粗糙等方面进行评分比较,在饮料保存3 d后进行评分比较(以总分100分计)确定对稳定剂的选择。试验结果见表5-16,表5-17。

表5-16 稳定剂选择试验

表5-17 稳定剂选择及用量试验结果表

由表5-17可以看出,当选择海藻酸钠、CMC与果胶组成的复合稳定剂,三者的添加量分别为0.06‰、0.08‰、0.05‰时,稳定效果的评分最高,故选用海藻酸钠、CMC与果胶的复合稳定剂,添加量分别为0.06‰、0.08‰、0.05‰。

5.饮料配方的确定

以混合发酵液添加量、蔗糖用量、饮料的酸度为实验因素,在其他各项工艺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进行3因素2水平的L4(23)正交实验,通过对产品进行色泽、气味、滋味、组织状态等感官综合评分,确定最佳配比,正交设计及结果分别见表5-18、表5-19。

表5-18 饮料配方正交试验因素L4(23)及水平表

表5-19 饮料配方正交试验结果表

由表5-19比较R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对饮料品质影响最大的是混合发酵液添加量,其次分别为饮料的酸度、蔗糖添加量,最佳配方为A1B2C1,但正交表中没有此项组合,故按此组合重新进行试验,所得产品经感官评定后认为品质优良。故采用此组合为最佳配方,即蔗糖添加量为5%,混合发酵液添加量40%,饮料的酸度(用柠檬酸调酸)为pH 4.2,其余用水分补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