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流域管理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在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先后成立了黑河、讨赖河、疏勒河、石羊河流域管理机构,明确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区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流域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形成。水资源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确立了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水功能区划、饮用水水源保护、入河排污口管理及节约用水等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全省有7个市(自治州)、56个县(市、区)成立了水务局,市县两级覆盖面分别达到50%和65%,对合理配置地表水、地下水,统筹解决城乡供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后,新的发展形势对水利建设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以引大入秦工程国际招标为标志的业主负责制、招标合同制和建设监理制拉开了甘肃省水利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新的序幕。经过多年改革和逐步完善,已形成了包括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建设监理、质量安全、合同造价以及开工、验收等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较为完善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招标投标活动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施工招标率已基本达到100%,监理招标率在90%以上,限额以上重要设备和材料采购的招标率在80%以上,勘察设计招标正稳步推进;监理市场初步形成;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实施了政府委托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制度,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进一步规范,施工、监理等合同范本在水利建设中被普遍采用,市场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得到推进。
三是积极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七五”期间,甘肃省灌区推行各种形式的目标责任制和经营承包责任制,在甘州区西干渠灌区开展水利管理承包经营试点,同时,在全省大中型灌区开展灌区技术经济指标考核。“八五”期间,在凉州区黄羊河灌区开展水利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十五”以来,全省水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目前,14个市(自治州)水管体制改革方案全部经市(自治州)政府批准实施,359个水管单位制定了体制改革方案,357个水管单位的改革方案已由当地政府批准实施,占99.4%,308个水管单位改革工作已通过各地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验收,占86%;已落实公益性人员经费9269万元,占应落实13742万元的67.5%;落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资金4387万元,占应落实7877万元的56%。水管体制改革任务预计可在2008年年底前总体完成。(www.xing528.com)
四是不断深化水价改革。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决策、逐步到位”的水价改革总体思路,加快水价改革。到2007年,全省水费收入达到5.25亿元(含电费0.68万元),与1995年相比增加3.45亿元,水费收入增加了192%。全省农业用水价格提高到0.088元/m3,比1994年的平均不足0.02元/m3提高了4.4倍。
五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小型水利改革。采取承包、股份制合作、拍卖、租赁一批小型水利工程,激发了群众办水利的积极性,形成了以群众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投入作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方法,使一大批年久失修的工程重新发挥了效益。据统计,在全省10.12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中,已承包5016处,租赁4300处,拍卖2300处,股份合作制4200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