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州水则的历史与建造

明州水则的历史与建造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置水则于平桥下,而以平字为准。[502]淳祐二年较之开庆元年早十余年,其所建的平水则,是在“亲访古迹,得断石沙碛中”的基础上修建的,可见在此之前,水则已经存在。由此观之,明州的水则或最早也是这时期所建,但需要进一步的加以确认。[507]作通济堰,搜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阏,立水则,溉灌有序。

明州水则的历史与建造

又称平水则,在明州(宁波)城西南隅,“月湖之尾,去郡治数十步”。此地为诸水交汇之处,“水自它山来者由长春门而入,自林村石塘来者由望京门而入,皆会兹湖”。南宋郡守吴潜于开庆元年(1259年)在此设立水则,以控制、调节郡城的水闸:“旁有石桥,名曰平桥。宋宝祐(1253—1258年)间丞相吴潜于郡城平桥南立水则,书‘平’字于石。视字之出没为启闭注泄之准。”吴潜《建平水则记》说明了建立水闸的缘由:

四明郡阻山控海,海派于江,其势卑;达于湖,其势高。水自高而卑,复纳于海,则田无所灌注。于是限以碶闸,水溢,则启;涸,则闭。是故碶闸、四明水利之命脉;而时其启闭者,四明碶闸之精神。考其为启闭之则,曰平水尺。往往以入水三尺为平,夫地形在水之下者,不能皆平;水面在地之上者,未尝不平。余三年积劳于诸碶……徧度水势,而大书平字于上。方暴雨急涨,水没平字,戒吏卒请于郡亟,启钥;若四泽适均,水沾平字,钥如故。都鄙旱涝之宜,求其平,于此而已。故置水则于平桥下,而以平字为准。后之来者,勿替兹哉。[501]

但吴潜建水则之前,明州已经早有水则设施,据《宝庆明志》:

大石桥碶:(鄞)县东城外一里,童、育两山之水本自此入江,岁久湮塞,亦图志之所不载。淳祐二年(1242)郡守陈垲亲访古迹,得断石沙碛中,此地良是。遂即桥下作平水石堰,而于浦口置闸,立桥。内可以泄水,外可以捍潮。[502]

淳祐二年较之开庆元年(1259年)早十余年,其所建的平水则,是在“亲访古迹,得断石沙碛中”的基础上修建的,可见在此之前,水则已经存在。《明一统志》记载:“胡榘,宝庆中知庆元府,措置有方,于水利尤尽心。立水则,刋平字于石,为启闭之准,民皆德之。”[503]宝庆(1225—1227年)较之淳祐又更早一些。显然,吴潜由于在当时官位、名声更大,所以其修建的水则碑也名头更响。

浙江境内最早用水则调控水位的,当属绍兴鉴湖,《嘉泰会稽志》记载,镜湖“湖下之水启闭……有石牌,以则之”。鉴湖的水则牌不止一处,由所在地委员管理,根据水位高低情况,决定闸门启闭:

一在五云门外小凌桥之东,令春夏水则深一尺有七寸,秋冬水则深一尺有二寸,会稽主之;一在常喜门外、跨湖桥之南,令春夏水则高三尺有五寸,秋冬水则高二尺有九寸,山阴主之……凡水如则,乃固斗门以蓄之;其或过,则然后开斗门以泄之。自永和迄我宋几千年,民蒙其利。[504]

《嘉泰会稽志》认为鉴湖的水则早在东汉永和年间开凿镜湖时就已经存在,到南宋时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自永和迄我宋几千年”。镜湖的水则是否永和年间早已有之,还需要进一步的史料佐证。但大约在北宋宣和年间,位于浙西的许多府县都已经设立了水则,以控制水位情况。《吴中水利全书》记载:“立浙西诸水则石碑。凡各陂湖泾浜河渠,自来蓄水灌田通舟,官为按核,打量丈尺,并地名四至,并镌之石。”[505](www.xing528.com)

除了浙西在宣和年间普遍设立水则石碑,位于温州的永嘉水则,设立时间要更早一些,永嘉水则“在谯楼前,五福桥西北第二间石柱上,云永嘉水则。至平字诸乡合宜”。水位以“平”字为准,水位超过“平”字,就需要开闸放水,如水位低于“平”字,则需要闭闸蓄水:“平字上高七寸,合开斗门;平字下低三寸,合闭斗门。”永嘉水则建造时间较早,“宋元祐三年立”[506]。北宋元祐初年,其大背景即是在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提倡水利建设,影响所及,两浙的水利项目许多是在这时期兴建。由此观之,明州的水则或最早也是这时期所建,但需要进一步的加以确认。

此外,南宋时期,楼钥在瑞安范成大在丽水,都曾设置水则:

瑞安县穗丰石桥亦刻水则,淳熙戊申楼守钥立。[507]

(范成大乾道年间)作通济堰,搜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阏,立水则,溉灌有序。[508]

实际上水则仅仅是观测水位的标尺牌,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还需要与碶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宝庆四明志》:

碶闸之设,必启闭得宜,则涝有所泄,旱有所潴,水常为吾之利。其或当启而闭,当闭而启,则害亦如之。四明前此水患,至民居沈灶早稼生虫者,无他,惜水太过。诸碶不尽放故也。淳祐二年夏,霪雨不止,雨月余,人人皆忧,无可救疗,一饱坏于垂成矣。郡守陈垲谓:旱涝丰歉,在天者固不可必,若人事所当修,岂容不尽其力。遂置平水尺,朝夕度水增减,以为启闭。地形高下不等,水之深浅亦然。大概郡城河滨之水,常以三尺为平,余可类推。过平以上,则当泄。中间数夕暴雨,水骤长至四尺有奇,守夜听雨声、日视水则,时当启闸,率分遣官吏四出斟酌尺寸,为放水分数。亦或尽板一决,城中三喉昼夜使之通流。是年虽积涝,谷粟蔬果一无所伤,岁以稔告。所以然者,常年放水,田氓告之都保,都保告之县,县告之郡,往复行移,动是旬日,水之溢者已壑,稻之浸者已芽;今州郡一闻雨骤水泛,不待都保县道申到,放闸之人已遣行矣。防患未然,所宜书以示后。[5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