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历史之太湖溇港

探寻历史之太湖溇港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湖州府治东北,通太湖,旧传有七十二港。明代沈启《水利考》则说:“长兴荆溪以下,泄入太湖之港,凡三十有四,旧传七十有二。”可见不论是溇港的数目,或是溇港的名称,历史上的记载很不一致。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田事。

探寻历史之太湖溇港

湖州府治东北,通太湖,旧传有七十二港。《三吴水考》有具体溇港的名称:“太湖南七十二溇,曰牛家港、曰槐家港、曰西丁家港、曰吴溇、曰南路字港、曰薛家港、曰方港、曰张港、曰叶港、曰曹家港、曰蒋家港、曰丁家港、曰五界亭港、曰双石桥港、曰陆家港、曰西丘庙港、曰更楼港、曰捞芜港、曰小杨港、曰王家溪港、曰徐杨港、曰五齐港、曰南盛港、曰沈家港、曰张家港、曰通浦、曰大庙港、曰郎家港、曰新开港、曰汤家扇港、曰庙亭港、曰乌梅港、曰寰聨港、曰鹭鸶港、曰时家港、曰罗家港、曰练树港、曰麦家港、曰鸦鹊港、曰赵家港、曰白浦港、曰破车港、曰百婆亭港、曰打铁港、曰西朱家港、曰东朱家港、曰叶家港、曰张其港、曰甘泉港、曰宋家港、曰雪落洪、曰戗洪、曰吴家泾、曰西潘奇港、曰东潘奇港、曰西鬼字港、曰坍阙口、曰方港、曰直渎、曰茅柴港、曰韭溪,与直港、乌桥、杨家、黄沙、上横、新泾、后浜、孙田八港,共七十二。”而《石柱记笺释》记载有位于湖州的溇港,即位于乌程县的有三十六港,位于长兴的有三十四港,名称、数目都有所不同:“乌程县水总潴之地,为太湖泻水之口。小梅以东凡八,西金港、顾家港、官渎港、张家港、宣家港、杨渎港、泥桥港、寺桥港;大钱以东凡二十八,计家港、汤溇、沈溇、和尚溇、罗溇、大溇、新泾溇、潘溇、诸溇、张港溇、幻湖溇、西金溇、东金溇、许溇、杨溇、谢溇、义高溇、陈溇、薄溇、五浦溇、蒋溇、钱溇、新浦溇、石桥溇、盛溇、宋溇、乔溇、胡溇。”“长兴沿湖水口凡三十有四,斯圻港、响水涧、金村港、苏家港、上周港、长大港、夹浦港、谢庄港、丁家港、鸡笼港、大陈渎、杭渎港、石屑港、莫家港、卢渎港、金鸡港、新塘港、徐家港、百步港、竹筱港、殷渎港、杨家浦、福缘港、石渎港、新开港、花桥港、坍湀港、芦圻港、白茅港、窦渎港、泾山港、小陈渎、蔡浦港、小梅港。”

宋程大昌《修湖溇记》记载:“湖溇三十有六,其九属吴江,其二十七属乌程。惟计家港近溪而阔,独不置闸。绍兴二年,知州事王回修之。又改二十七溇名,曰丰登、稔熟、康宁安乐、瑞庆、福禧、和裕、阜通、惠泽、吉利、泰兴、富足……”明代沈启《水利考》则说:“长兴荆溪以下,泄入太湖之港,凡三十有四,旧传七十有二。”可见不论是溇港的数目,或是溇港的名称,历史上的记载很不一致。明代曾在水部任职的伍余福在其《三吴水利论》中说:“诸溇界乌程、长兴之间,岐而视之,乌程三十九,长兴三十四。总而计之,共七十有三,其图画、所载名号,古今不同。访之父老,亦罕有知其详者。今大半湮塞。”沈启《水利考》也说“古今称谓不同,不可考”。

这些溇港一般都建有堰闸,根据不同的气候情况,以时启闭。最早据说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但五代吴越时期曾经做过系统整治:“吴越钱氏时,港各有闸,年久湮废。”《十国春秋》记载:

(梁贞明年间)置都水营使,以主水事。募卒为都,号曰“撩浅军”,亦谓之“撩清”。命于太湖旁置撩清卒四部,凡七八千人,常为田事。治河筑堤:一路径下吴淞江;一路自急水港下淀山湖,入海。居民旱则运水种田,涝则引水出田。[326](www.xing528.com)

《石柱记笺释》引谈钥《吴兴志》:“太湖有沿湖之堤,多为溇,溇有斗门,制以巨木,甚固。门各有闸版,旱则闭之,以防溪水之走泄。有东北风,亦闭之,以防湖水之暴涨。”《三吴水考》也记载了溇港堰闸的情况:“甃石为堰,筑土为坝,仅阔寻丈,以备节宣。遇北风,太湖外泛,则塞以捍之;遇霪雨,西水内溢,则启以泄之。或春开秋闭,或大蓄小泄,各以其时,为治田计。古人所谓堰石以备旱涝者是也。”[327]

这些溇港堰闸,在宋代时已经颇多湮塞,谈钥《吴兴志》记载:“予观苏东坡水利奏议云,太湖受诸州之水,先治吴江南岸茭葑芦苇之积,则水东泻而无壅滞之患,诸州利矣。今吴江茭苇屯结尤甚,皆成圩田,其长桥诸洞,湮塞殆尽。近来十水九淹,不可救捍。后之治水者,宜究心当先务也。”明代开始设专门官员,以负责巡查、修建各路溇港,“成化十年,添设治农通判,李智渐皆修治,民多赖之”[3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