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代表——大运河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代表——大运河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运河是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南面经过杭州到达会稽,跨越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贯通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元朝时建都北京,再次对大运河取直疏浚,形成长1794公里,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代表——大运河

大运河是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今北京),南面经过杭州到达会稽,跨越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贯通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元朝时建都北京,再次对大运河取直疏浚,形成长1794公里,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的江南段,“即江南河也”,从杭州至镇江,“六百四十一里”[235],最早分别建于春秋吴、越及秦始皇时期,原来称为百尺渎、陵水道。《越绝书·吴地传》记载:“吴古故水道,出平门,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吴古故从由拳辟塞,度会夷,奏山阴。辟塞者,吴备候塞也”;“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236]这是当时吴国以吴都为中心,一南一北两条运道的走向。平门为吴都城北门,巢湖当漕湖,在今苏州之北,西通太伯渎;梅亭在今无锡;杨湖即阳湖,在今常州、无锡之间,渔浦即今江阴县西利港,广陵是指今扬州,这是早期江南运河的北线,南线的百尺渎[237],是由吴都城经过由拳(嘉兴)、盐官到达钱塘江,并最终连通越国都城会稽。除了吴古故水道与百尺渎,从由拳(嘉兴)往南至钱唐,另有陵水道,贯通杭州与嘉兴之间,《越绝书》记载:“秦始皇造道陵南,可通陵道,到由拳塞。同起马塘,湛以为陂。治陵水道到钱唐、越地,通浙江。秦始皇发会稽适戍卒,治通陵,高以南陵,道县相属。”[238]从这条记载看,陵水道北起嘉兴(由拳),南抵杭州(钱唐),并经过杭州到绍兴(越地),由于当时两浙一带的核心区域,北端在吴郡(今苏州),南端在会稽(今绍兴),故始皇帝造陵水道,其目的实为“通浙江”、到“越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南巡到越地的行程说:“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239]其中“过丹阳,至钱唐”的这段水路,走的就是陵水道。

隋炀帝大业六年,“将东巡会稽,乃发民开江南河”[240],当时的运河为了通行龙舟,河面开凿得非常开阔,“拟通龙舟”,“勅开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里,面阔一十余丈”[241]。由此也成为江南通往中原的主要运输通道:“后代因而修之,以为转输之道。”[242]唐代时,“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243],“天下大计,仰于东南”[244],运河成为主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自唐武德以后至今累浚,为东南之水驿”[245]南宋时,建都临安,运河也成为沟通中原主要渠道,因此而倍加重视:“宋孝宗淳熙八年,浚行在至镇江运河,时都临安,尤以漕渠为先务也。”[246]当时的运河,“自临安北郭务至镇江江口闸,六百四十一里”[247]。“由杭州府之武林驿,又北历湖州德清县东三十里,凡百二十里而达嘉兴府崇德县。又东北历桐乡县北八里,凡八十里而经(嘉兴)府城西,绕城而北,又六十里而接南直苏州府吴江县之运河,此两浙之运道也。”[248]明清时期的运河有多条途径,运河在各地的路径各不相同:

运河在嘉兴府,“由杭州府达崇德、桐乡县界,东流经府西南二十七里之槜李亭。又东流十八里,经学绣塔。又东五里,经白龙潭。又转而北,绕府城下,为月河。与秀水合,乃出杉青闸,受穆溪水,为北漕渠。又北二十五里为王江泾。又东三里为闻家湖。又东北十里接苏州府吴江县界”。

运河在崇德县境,“由湖州府德清县界流入境,穿县濠北出,受左右诸泾之水,经石门塘,与桐乡县分界”。

运河在桐乡县,由崇德县石门塘,西北流二十里而经皂林铺,渐折而东二十里,为斗门,又北二十里而至嘉兴府。(www.xing528.com)

运河在湖州府,“苕溪、余不溪之水,分流合注而为运河。东北经南浔镇,又东至江南吴江县之震泽镇,至平望镇而合于嘉兴之运河”。

运河在德清县,“自杭州府流入界,又北入嘉兴府崇德县境……即杭州官塘也。又北五里即唐栖镇,繇湖州出东迁,经敢山漾,趋五林港,为往来之通道”。

杭州府运河“其源有三:一自城西北三里西湖坝,上承西湖之水;一自城东北三里德胜坝,上承上塘河之水,俱汇于府北六里之江涨桥;又余杭塘河之水,亦由江涨桥西出,以会于运河。出北新关桥,至塘栖镇,接石门县界,此公私经行之道也……凡阔二十余丈。其最阔处,有三里漾、十二里漾之名,今亦谓之新开运河,亦名北关河”。

除了上述浙西运河,过钱塘江至会稽,运河的修筑也由来有自,从越国时期的“山阴故水道”,到马臻太守的镜湖,再到贺循兴修的西陵运道,使得江南运河经由钱塘江而达会稽。其在绍兴府境内,“自西兴渡历萧山县,而东接钱清江,长五十里。又东径府城,长五十五里。复自城西东南出,又东而入上虞县,接曹娥江,长一百里。自府城而南,至蒿坝,长八十里,则为嵊县之运河矣。盖运河纵广俱二百里。宋绍兴初,以余姚县言运道浅涩,诏自都泗堰至曹娥塔桥,发卒修浚。此即宋时漕渠故址也。今道出府西北十里,谓之官渎。其余大抵仍旧道云”。[2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