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会稽最古老的农田水利工程:镜湖

浙江会稽最古老的农田水利工程:镜湖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汉时期,浙江地区的水利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在会稽地区兴筑的镜湖(鉴湖),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大型灌溉工程之一”[77],可能也是当时南方最大的专门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镜湖还设置有堰闸斗门,用以调节水位、控制旱涝:“沿塘置斗门、堰闸,以时启闭。”

浙江会稽最古老的农田水利工程:镜湖

两汉时期,浙江地区的水利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在会稽地区兴筑的镜湖(鉴湖),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大型灌溉工程之一”[77],可能也是当时南方最大的专门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镜湖汇集会稽、山阴两县三十六源之水,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理形势:“会稽、山阴两县之形势,大抵东南高,西北低,其东南皆至山,而北抵于海。”[78]这样的地形往往导致虽然水源丰沛但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水或暴溢,则诸县婴泛滥;亢不雨,则诸县病暵旱”[79]。于是太守马臻在会稽山下开筑镜湖,用以储存山水,抵御咸潮,用作农田灌溉,“堤之在会稽者,自五云门东至于曹娥江,凡七十二里;在山阴者,自常禧门西至于西小江,凡四十五里”[80],孔令符《会稽记》:“筑塘蓄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则泄湖灌田;若水多,则开湖泄田中水入海。”“所谓湖高于田丈余,田又高海丈余,水少则泄湖溉田,水多则泄田中水入海,故无荒废之田、水旱之岁者也。”[81]由于镜湖水面开阔,储水丰沛,基本解决了会稽山阴两县的农业灌溉,“溉田万顷,跨山、会两县,周三百五十八里,总纳两县三十六源之水”[82]

镜湖还设置有堰闸斗门,用以调节水位、控制旱涝:“沿塘置斗门、堰闸,以时启闭。”[83]“今两湖(指镜湖东西两湖)之为斗门堰闸阴沟之类不可殚举,姑以其著者言之,其在会稽者为斗门凡四所,一曰瓜山斗门,二曰少微斗门,三曰曹娥斗门,四曰蒿口斗门。为闸者凡四所,一曰都泗门闸,二曰东郭闸,三曰三桥闸,四曰小凌桥闸。为堰者凡十有五所:在城内者有二,一曰都泗堰,二曰东郭堰;在官塘者十有三,一曰石堰,二曰大埭堰,三曰皋步堰,四曰樊江堰,五曰正平堰,六曰茅洋堰,七曰陶家堰,八曰夏家堰,九曰王家堰,十曰彭家堰,十有一曰曹娥堰,十有二曰许家堰,十有三曰樊家堰。其在山阴者为斗门凡有三所,一曰广陵斗门,二曰新径斗门,三曰西墟斗门;为闸者凡三所,一曰白楼闸,二曰三山闸,三曰柯山闸;为堰者凡十有三所,一曰陶家堰,二曰南堰,皆在城内,三曰白楼堰,四曰中堰,五曰石堰,六曰胡桑堰,七曰沉酿堰,八曰蔡家堰,九曰叶家堰,十曰新堰,十有一曰童家堰,十有二曰宾舍堰,十有三曰抱姑堰,皆在官塘。”这些堰闸斗门的开启关闭,都以位于湖中的水位为依准:

湖下之水启闭,又有石牌以测之,一在五云门外小凌桥之东,今春夏,水则深一尺有七寸;秋冬,水则深一尺有二寸,会稽主之;一在常禧门外、跨湖桥之南,今春夏,水则高三尺有五寸,秋冬,水则高二尺有九寸,山阴主之。(www.xing528.com)

除此之外,在鉴湖北侧水流入江处还设置有玉山斗门,用以阻截海潮、排泄洪水:“两县之北又有玉山斗门八间,曾南丰所谓朱储斗门是也,去湖最远,去海最近,地势斗下,泄水最速,其三间隶会稽,五间隶山阴。”[84]鉴湖的这一系列水利设施大概在马臻筑湖之后逐步形成。

由于镜湖的灌溉范围广阔,带来了明显的效应,使得会稽一带无荒废之田,农业生产有了充分保障,“无荒废之田、水旱之岁者也”,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