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阴故水道建于越王勾践时期,据《越绝书》:“山阴古故陆道,出东郭,随直渎阳春亭。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46]这条记载说明,山阴故水道与山阴古故陆道是两条相互并行的水、陆道,显然,陆道是利用水道的堤岸而筑成。据当地学者判断,“山阴故水道应是西起绍兴城东郭门,东至今上虞县东关镇练塘村,全长约20.7公里,大致位置与今萧绍运河该段相同”[47]。
山阴故水道建于越王勾践时期,据《越绝书》:“山阴古故陆道,出东郭,随直渎阳春亭。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46]这条记载说明,山阴故水道与山阴古故陆道是两条相互并行的水、陆道,显然,陆道是利用水道的堤岸而筑成。
故水道的位置也比较明确,“出东郭”门,经过“阳春亭”,全长“五十里”。据当地学者判断,“山阴故水道应是西起绍兴城东郭门,东至今上虞县东关镇练塘村,全长约20.7公里,大致位置与今萧绍运河该段相同”[47]。这样的判断与《越绝书》的记载是大致符合的。
山阴故水道是我国最早的运河实例之一,自开凿以后,历代皆有修建,自东汉马臻、东晋贺循的开凿、修造,使得浙东宁绍平原区域内由水道串联成一片。运河的水系既可以改善区域内的交通往来,又可以资以农田灌溉。万历《绍兴府志》说:“运河自西兴抵曹娥,横亘二百余里,历三县。萧山河至钱清,长五十里,东入山阴,经府城中至小江桥,长五十五里,又东入会稽,长一百里。”[48]宋代称为“漕渠”[49],也就是此后的浙东运河。(www.xing528.com)
由于越国战败以后励精图治,“勾践、文种时极力生聚,四境内盖勤勤矣”,而山阴故水道、富中大塘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发挥作用,使得当时的农业生产、商品经济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也促进了越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越国也逐渐成为强盛之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