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属受力时发生变形,而当外力去除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能称为弹性。变形越大,弹性越好。在弹性变形范围内,金属材料承受的最大应力称弹性极限,弹性极限表示金属材料可承受的最大弹性变形的能力。在弹性范围内,其变形量与应力的关系符合胡克定律:
EB=P或
式中 P——金属变形时受到的应力;
B——弹性变形时的应变;
E——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E是金属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反映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
弹性模量E与外力类型有关,若P为拉应力,则B代表伸长量,这时弹性模量为正弹性模量仍用E表示;若P为切应力,则B代表扭转角,这时弹性模量为切变弹性模量用G表示,它们之间关系为
式中 μ——泊松系数,它表示弹性变形时物体的体积的变化,数值在0~0.5。
弹性模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常数,很难通过合金化、晶粒大小大幅度调整。影响弹性模量大小主要因素:
1.金属的本质、点阵间距、晶格类型
金属的弹性变形是外力作用引起的原子间距离发生可逆变化的结果,弹性模量本质上表征原子间结合力。弹性模量与原子间距离、熔点之间存在着下列近似关系:
式中 a——原子之间距离;
Ts——金属的熔点(K);(www.xing528.com)
K、m——均为常数;
V——比热容;
k、a、b——常数(通常a≈1,b≈2)。
2.弹性模量与周期表的关系
金属的弹性模量与金属元素的价电子数以及原子半径大小有关。在常温下,弹性模量是原子序数的函数,因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其弹性模量逐渐减小。过渡金属与其他金属相比,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如图2-17所示。
图2-17 正弹性模量的周期变化
3.冷变形的影响
塑性变形使弹性模量稍有降低,一般为5%左右。大量塑性变形,出现各向异性,沿变形的方向弹性模量加大。
4.温度及载荷速度
在-50~+50℃,弹性模量变化很小,高温时每升高100℃,弹性模量下降4%左右。
加载速度对弹性模量也无多大影响。
金属发生相变时,弹性模量将发生异常变化。金属弹性变形很小,通常只有0.5%,一般不大于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