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许多内容对于所有FDD系统来说都是通用的,尤其鼓励读者阅读参考文献[11],该文献详细讨论了相关要素对直接变频接收机(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DCR)中TX噪声和TX载波泄漏的影响。本节重点介绍LTE中存在的主要差异。
由图11-37可知,最敏感的受害者是主接收机LNA,因为它仅受从双工器TX到RX端口隔离的保护。从TX到天线端口双工器抑制以及附加天线的天线隔离,会对分集LNA产生积极影响。在一致性测试期间,由于测试使用的是同轴屏蔽电缆,且PCB之间存在串扰,因而测试只采用了耦合机制,使得附加天线的天线隔离值相当高。与辐射天线耦合机制有关的详细信息,参见11.6.2.2节。受害者工作在包含两种入侵者噪声源的环境中,即它们自身的PA噪声发射以及DigRFSMv4线中存在的宽带通用模式噪声(参见11.6.3节)。
图11-37 优化的4频段2G和单频段3G/LTERF子系统中的入侵者和受害者实例耦合机制使用虚线来表示。DCXO表示数字晶体振荡器
11.8.2.1 位于接收机频段的发射机噪声
在这里,我们采用11.6.3节中的假设条件来说明UE自去敏问题。受害者是一个蜂窝频段UE,固有NF为3dB,最大去敏值为0.5dB。根据11.6.3节的结论,入侵者最大噪声PSD一定低于-180dBm/Hz。
11.8.2.2 双工距离大的频段
这种情形与当前WCDMA频带I移动设备的情况相同。假定在最差状态下,RX处的双工器隔离值为43dB,位于RX频段、在PA输出端口处测量最小噪声PSD一定低于-180dBm/Hz+43dB=-137dBm/Hz。在测试时使用理想信号发生器的大多数PA无法满足这个要求[22]。所谓的理想信号发生器,是指能够提供一个接近双工距离处热噪声的噪声本底的发生器。因此,这对RFIC设计仍然是一个挑战,且RFIC也会为PA带来一些低噪声本底。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中间级BPF,但随着需要支持的各种频段不断出现,该解决方案变得不被接受,因为它导致了相关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成本的增加。设计无滤波器的TXRF解决方案是一种去敏容限、RF调制器当前功耗、BOM成本之间的合理折衷,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参考灵敏度电平。
11.8.2.3 双工距离小的频段中的高传输带宽
在双工间隔(DG)大的频段中,避免接收机去敏是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也确实存在,这就对革新创造了许多机会。当双工间隔(DG)较小时,情况非常复杂,因为入侵者已不再是带外PA噪声本底,而是PAACLR相关值,如图11-38a所示。因此,3GPP制定松弛条件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唯一途径。
图11-38b给出了带宽为10MHz(NRB=50)时,采用QPSK调制载波的商用WCDMA频段IPA的ACLR测量值。在PA输出端口处,当电阻衰减器的插入损耗为3dB时,可以对UMTS 700MHz前端IL进行仿真[10]。
由图11-38c可知,当输出功率为23dBm、NF为3dB和9dB时,频段12中的去敏值分别为16dB和10dB。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RAN4中提出了两种缓解技术:
1)最大灵敏度劣化(Maximum Sensitivity Degradation,MSD)[23]:“受害者松弛”技术,它包括能够将参考灵敏度电平放宽至与图11-38c对应值近似大小的技术。为确保UE能够通过一致性测试,建议UE工作在最大输出功率(Poutmax)。
(www.xing528.com)
图11-38 当带宽为10MHz时,采用QPSK调制方式、与位于较低的UMTS700MHz频段的接收机频段重叠的LTE上行链路ACLR实例
图11-38中的测量值采用了频段Ⅻ应用场景:双工器TX-RX最小隔离为43dB,PA到天线端口的最大插入损耗为3dB(在双工器原型上的测量值为2.5dB,
天线开关处的测量值为0.5dB),天线端口输出功率为23dBm。
2)B点方法:“入侵者松弛”技术[24],在这种技术中,参考灵敏度电平保持不变。由于资源块(RB)受到“B点”的限制,因而该技术能够确保UE工作在最大输出功率(Poutmax)。这样,当NRB>“B点”时,为防止出现UE自去敏,需要支持UE输出功率的逐步回退。因此,“B点”对应于工作在Poutmax时的最大RB数,而A点对应于输出功率回退“X”,该回退点支持最大RB数,如图11-39所示。
图11-39 用于防止UE去敏的B点方法
在编写本书时,业界已经开始采用MSD方法。初始MSD值是针对特定频段提出的[26]。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RAN1中,已经采用了半双工(Half Du-plex,HD)-FDD操作[27]。因为发射机和接收机并不是同时进行工作,因而HD-FDD是一种可选的自干扰问题解决方案。在HD-FDD中,不再需要双工器。正如参考文献[28]所讨论的,这种工作模式可以极大地简化UERF前端结构。
11.8.2.4 接收机LNA输入端收发信机载波泄漏的影响
在DCR中,通常将微分结构失衡和自混频看作是生成2阶互调失真(IMD2)结果的一些机制[29]。自混频是下变频混频器RF和LO端口之间的有限隔离。在这些条件下,混频器特性接近平方器特性,因而能够生成IMD2结果。CW阻塞器中的方脉冲是一种简单的DC成分,使用高通滤波器(High Pass Filter,HPF)可以轻松地对其进行抑制。但是,AM调制阻塞器中的方脉冲会产生一种类似IMD2结果的宽带噪声,它可能会降低有用信号的SNR。在无滤波器的RX结构中,移动设备本身的TX泄漏对混频器IIp2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混频器输入端,当TX泄漏平均功率约为-10.5dBm时[1],混频器必须能够接收微弱输入信号(≈-85dBm)。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中间级BPF,但考虑到11.6.2节给出的原因,这并不是最优方案。WCDMA和LTE QPSK上行链路调制载波IMD2结果之间的对比如图11-40所示。
在无滤波器的WCDMARX应用中,用于保证SNR小幅降低的混频器IIp2功率要求是70dBm[11],这个指标非常难于实现。从图11-40可以看出,当LTE IMD2PSD较高时,混频器IIp2的要求也要比WCDMA接收机要求稍高一些。
图11-40 直接变频接收机中的自混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