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护式干扰时双基地雷达的干扰暴露区,如图7.5 所示。
将式(7.8)代入式(7.5),得
图7.4 自卫干扰时对双基地雷达的干扰暴露区
T—发射机位置;R—接收站位置;E—目标位置;虚线圈内—双基地雷达未受干扰时的有效探测区;横线区—雷达受干扰后的干扰暴露区,也是雷达受干扰后的有效探测区。
图7.5 掩护式干扰时双基地雷达的干扰暴露区
A1~A3—干扰飞机位置;Rj1,Rj2,Rj3—干扰飞机距离;B—被掩护的目标;T—发射机位置;R—接收站位置。
将式(7.11)写成
已知参数:Kj=10,PtGt=109 W,σb=10 m2,PjGj=105 W。雷达接收站的天线副瓣在θ >60°以上,为1。D=400 km,分Rj1= 150 km、200 km、300 km 计算出三种干扰暴露区。将式= 3 × 104;在θ= 0°时,
(7.13)代入式(7.12),得
从数学上分析式(7.14),应该有四个解;从物理意义上分析,应该有一对虚数、一个负数、一个正数(这是唯一有用的解)。
当α=90°时,式(7.14)可写成
根据二次方求解,得
当Rj=Rj1=150 km 时,将参数代入式(7.16),得Mi1=0.535 ×1020;
同理,当Rj2=200 km 时,得Mi2=0.95 ×1020;
当Rj3=300 km 时,得Mi3=2.14 ×1020。
将Mi1代入式(7.16),得Rt1=18.1 km;
将Mi2代入式(7.16),得Rt2=24.3 km;
将Mi3代入式(7.16),得Rt3=36.3 km。
当α=0°时,代入式(7.14),得
(www.xing528.com)
代入Mi1参数,得Rt1(0°)=20.8 km;
代入Mi2参数,得Rt2(0°)=26.5 km;
代入Mi3参数,得Rt3(0°)=41 km。
当α=180°时,代入式(7.14),得
代入Mi1参数,得Rt1(180°)=17 km;
代入Mi2参数,得Rt2(180°)=23 km;
代入Mi3参数,得Rt3(180°)=34 km。
以雷达发射站为中心,可以绘出Rj1=150 km 时的干扰暴露区,如图7.6曲线(1)所示;Rj2=200 km 的干扰暴露区,如图7.6 曲线 (2)所示;Rj3=300 km 时的干扰暴露区,如图7.6 曲线(3)所示。
若以接收站为中心,还有一组干扰暴露区,则
将式(7.17)代入式(7.14),得
若其他参数不变,在φ=90°时解式(7.18),得Rr1(90°)=18.1 km,Rr2(90°)=24.3 km,Rr3(90°)=36.3 km。
在φ=0°时,Rr1(0°)=20.8 km,Rr2(0°)=26.5 km,Rr3(0°)=41 km;
在φ= 180°时,Rr1(180°)= 17 km,Rr2(180°)= 23 km;Rr3(180°)=34 km。
在以接收站为中心时,在某一方向可能使θ=0°,这时将=1 代入式(7.13),得Mi1(0°)= 0.178 3 × 1016,Mi2(0°)= 0.316 6 × 1016,Mi3(0°)=0.713 3 ×1016。
将Mi(0°)代入式(7.18),得
以接收站为中心,可以绘成Rj1=150 km 时的干扰暴露区,如图7.6 曲线(4)所示;Rj2=200 km 时的干扰暴露区,如图7.6 曲线(5)所示;Rj3=300 km 的干扰暴露区,如图7.6 曲线(6)所示。
图7.6 双基地雷达干扰暴露区
曲线(1)(4)—Rr1为360°时的干扰暴露区;曲线 (2)(5)—Rr2为360°时的干扰暴露区;曲线(3)(6)—Rr3为360°时的干扰暴露区。
绘制干扰双基地雷达干扰暴露区数据表,见表7.1。
表7.1 双基地雷达干扰不同角度与干扰暴露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